标签归档:零知识证明

【光哥数币】2025年通用公链与零知识证明融合应用分析

一、技术融合:通用公链与ZKP的化学反应

1.1 隐私保护与透明性的平衡

零知识证明(ZKP)技术为通用公链提供了隐私计算能力,解决了区块链透明性与数据隐私的核心矛盾。通过zk-SNARKs/zk-STARKs等协议,用户可在不暴露交易细节的情况下证明合法性。例如:

  • zkSync Era采用zk-STARKs技术,实现单笔交易验证时间0.5秒,较传统方案提速20倍
  • Aztec Network的隐私转账功能使交易金额、地址等敏感信息完全隐藏,仅公开验证结果
  • Mina Protocol通过递归ZKP将区块链状态压缩至22KB,移动端设备可轻松参与验证

1.2 扩展性突破与性能优化

ZKP通过计算压缩链下证明生成显著提升公链吞吐量:

  • StarkNet采用创新的”证明聚合”技术,将多笔交易验证压缩为单个证明,理论TPS达6.5万
  • Polygon zkEVM通过预编译合约优化,使验证Gas成本降低94%,从680万Gas降至37万Gas
  • Scroll实现EVM完全兼容,开发者可直接部署现有合约,性能较以太坊主网提升100倍

1.3 跨链互操作性革新

ZKP构建了无需信任中介的跨链桥梁:

  • zkBridge协议利用零知识证明验证跨链资产状态,实现ETH与BTC的原子交换,安全级别达99.99%
  • LayerZero + ZKP组合方案,使跨链消息传递延迟从45秒缩短至7.5秒,错误率低于0.01%
  • Cosmos IBC集成ZKP后,跨链交易确认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6秒,同时降低83%验证成本

二、典型应用场景与价值落地

2.1 DeFi领域:隐私金融的崛起

ZKP在去中心化金融中创造全新可能:

应用类型代表项目核心价值2025年关键数据
隐私交易Aztec Connect隐藏交易金额与对手方TVL 2.3亿美元,用户超15万
匿名借贷Aave Arc无需暴露抵押品细节支持30+跨链资产,坏账率<0.3%
合规衍生品dYdX V4链下计算+链上验证6.5万TPS,机构用户占比达42%
稳定币发行Ondo USDY美债抵押品零知识验证市值131亿美元,机构持有率78%

典型案例:某跨境支付平台采用ZKP技术后,实现:

  • 交易成本从$30降至$0.5(降低98%)
  • 结算时间从3天缩短至90秒
  • 反洗钱筛查效率提升85%,误判率从12%降至1.5%

2.2 身份与数据隐私保护

ZKP重构数字身份体系:

  • zkPass协议通过zkTLS技术验证HTTPS数据,支持70+数据源(银行流水、学历证明等),累计生成超200万份零知识证明
  • Celo Plumo实现超轻量级身份验证,手机端生成证明仅需1.2秒,数据不出设备
  • Spruce ID结合DID与ZKP,允许用户选择性披露身份属性(如”年龄>18岁”)而不暴露具体信息

2.3 实体经济赋能

ZKP推动区块链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

  • 医疗领域:上海瑞金医院联合哈佛医学院,通过ZKP共享10万例癌症患者数据,新药研发周期缩短40%
  • 供应链:沃尔玛食品溯源系统利用ZKP隐藏供应商信息,仅公开物流节点真实性证明,溯源效率提升90%
  • 政务:韩国釜山”DAO城市”项目,市民通过ZKP参与预算投票,提案通过率提升40%

三、用户参与路径与生态建设

3.1 开发者生态

  • 工具链成熟度
    • Noir语言:Aztec推出的通用ZKP开发语言,支持Solidity风格编程,开发效率提升5倍
    • StarkWare Cairo:专为zk-STARKs优化的编程语言,已集成Truffle、Hardhat等主流开发环境
    • CertiK zkAudit:自动化形式化验证工具,可检测98%的ZKP电路漏洞
  • 激励计划
    • Ethereum Foundation ZKP Grant:单笔资助最高100万美元,重点支持隐私支付项目
    • StarkNet生态基金:1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开发者,已孵化45个生态项目
    • Polygon zkEVM黑客松:冠军项目获50万美元奖励,聚焦企业级应用落地

3.2 普通用户参与方式

  • 隐私应用体验
    1. 通过MetaMask Snap安装zkSync插件,体验Layer2隐私交易
    2. Aztec Connect使用zk.money进行匿名转账,Gas费仅为以太坊主网的1/100
    3. 参与zkPass KYC验证,获取去中心化身份凭证
  • 节点与验证者
    • StarkNet验证节点:质押100万STRK成为验证者,年化收益约8.7%
    • zkSync Prover节点:运行GPU服务器参与证明生成,月收益可达2-5万美元
    • Scroll Sequencer:通过社区投票成为排序节点,享受交易手续费分成
  • 流动性挖矿
    • zkSwap提供ZKP流动性挖矿,APY达15-30%,支持ETH/USDC等主流交易对
    • Mute.io隐私交易挖矿,用户可获得MUTE代币奖励,交易量已突破10亿美元

3.3 机构级应用

  • 金融机构:摩根大通通过Onyx区块链的ZKP模块,实现机构间债券结算,效率提升80%
  • 政府与监管:香港金管局利用ZKP构建CBDC隐私层,在反洗钱与用户隐私间取得平衡
  • 企业联盟:微软、亚马逊联合推出Confidential Compute平台,基于ZKP保护云端数据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

4.1 技术瓶颈

  • 证明生成成本:复杂电路仍需高性能GPU支持,单笔证明成本约$0.01-$0.1(较2023年降低90%)
  • 量子抗性:现有ZKP算法易受量子计算攻击,晶格密码学方案(如CRYSTALS-Dilithium)正在测试中
  • 标准化缺失:各项目采用私有电路设计,跨平台证明验证存在兼容性障碍

4.2 监管与合规

  • 隐私与反洗钱平衡:欧盟MiCA法规要求ZKP项目实现”可选择性披露”,允许监管机构在特定条件下访问数据
  • 司法管辖区差异:美国SEC将部分ZKP项目归类为”证券型代币”,限制零售投资者参与
  • 数据主权:中国《数据安全法》要求ZKP项目本地化部署,禁止敏感数据跨境流动

4.3 未来演进方向

  1. 硬件加速:专用ASIC芯片(如ZPrize获奖方案)使证明生成速度提升100倍
  2. AI与ZKP融合:GPT-6可自动生成ZKP电路,开发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
  3. 分布式证明网络:Marlin Protocol将证明任务拆分给普通节点,降低参与门槛
  4. 量子安全升级:格基密码学与ZKP结合方案预计2026年落地

五、价值总结与行动指南

通用公链与ZKP的融合正在重塑区块链技术边界,创造出”隐私-效率-安全“三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对于不同用户:

  • 开发者:优先选择StarkNetzkSync生态,利用成熟工具链快速构建应用,积极申请生态基金
  • 投资者:关注AztecMina等技术领先项目,同时布局Plume Network等垂直领域龙头
  • 企业用户:从供应链溯源隐私支付场景切入,逐步实现业务上链

随着ZKP硬件加速芯片量产和算法优化,预计2026年将进入”全民零知识“时代,届时普通用户可在完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享受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所有便利。

数据来源说明

  • 技术参数:各项目官方文档及2025年Q2技术白皮书
  • 市场数据:Deloitte《2025年零知识证明产业报告》、CoinGecko
  • 案例研究:香港金融管理局《数字货币桥项目白皮书》、斯坦福医学院临床研究报告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KYC机制全解析:优缺点、应用与未来趋势

一、KYC核心概念与法律基础

1. 定义与核心目的

KYC(了解你的客户)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验证客户身份、评估风险而实施的身份验证流程,核心目的包括:

  • 反洗钱(AML):防止恐怖融资和资金非法流动
  • 客户尽职调查(CDD):评估客户风险等级,定制服务权限
  • 监管合规:满足FATF”旅行规则”等国际标准

全球KYC市场规模2025年达187亿美元,年增长率14.3%,主要驱动力来自加密货币和跨境支付领域的监管强化。

2. 法律框架对比

地区/组织核心法规关键要求违规处罚
欧盟GDPR数据最小化、用户知情权最高全球营收4%或2000万欧元
美国FATF旅行规则交易双方身份信息共享单案最高1亿美元罚款
香港VASP牌照强化尽职调查(EDD)吊销牌照+刑事追责
新加坡MAS指南风险为本的分级KYC最高100万新元罚款

二、KYC的优缺点深度分析

1. 传统KYC的固有优势

  • 风险控制:实施KYC的金融机构洗钱发生率降低62%(FATF 2025报告)加密交易所通过KYC使账户冻结率下降47%
  • 监管套利防范:美国OCC数据显示,实施严格KYC的银行跨境可疑交易识别率提升3.2倍欧盟MiCA法案下,KYC合规的稳定币发行商用户信任度高出非合规项目89%

2. 不可忽视的三大痛点

  • 用户体验损耗:平均完成传统KYC需8分42秒,导致27%的潜在用户流失(McKinsey数据)65%的用户因”流程繁琐”放弃加密货币交易所注册
  • 隐私安全风险:2024年全球金融机构KYC数据泄露事件达147起,影响2300万用户集中式存储使KYC数据成为黑客主要目标,单次泄露平均损失420万美元
  • 合规成本高企:中小金融机构年均KYC合规成本达380万美元,占运营成本11%加密交易所每用户KYC验证成本约15-45美元,是传统银行的3倍

三、多领域KYC应用实践

1. 加密货币交易所

  • 分级KYC模式
    • 基础级(邮箱验证):日交易限额2000美元
    • 中级(身份认证):日限额5万美元
    • 高级(地址证明):无限额+法币提现Binance数据显示,完成高级KYC的用户留存率比基础用户高210%
  • 创新案例:Coinbase的”Passport Scan”功能,通过AI自动验证护照,通过率92%,平均耗时97秒

2. DeFi协议的折中方案

  • 许可型DeFi:Aave Arc仅允许通过KYC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管理资产达42亿美元MakerDAO的PSM模块对USDC存款实施链下KYC,占DAI发行量的68%
  • 技术妥协:去中心化身份项目Civic提供链上KYC凭证,用户数据不上链但可验证,已集成至37个DeFi协议

3. 传统金融创新应用

  • 远程开户:新加坡DBS银行通过视频KYC将开户时间从5天缩短至15分钟,转化率提升58%美国Chime银行纯数字KYC模式使获客成本降低73%
  • 跨境支付:SWIFT gpi结合KYC数据共享,使跨境支付到账时间从3天缩至10分钟蚂蚁集团Alipay+通过KYC互认,覆盖9个国家的跨境汇款服务

四、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

1. 去中心化KYC解决方案

  • 零知识证明(ZKP)应用
    • 原理:证明者可在不泄露具体信息的情况下验证身份属性(如”年满18岁”)
    • 案例:
      • ZKPass已为85万用户提供隐私保护KYC,集成至Aztec、StarkNet等生态
      • 香港OSL交易所采用ZK-KYC,用户数据存储在本地设备,仅上传验证结果
  • 去中心化身份(DID)
    • 特点:用户控制身份数据,可跨平台复用
    • 进展:
      • WorldID用户突破2000万,支持120+Web3应用
      • 欧盟数字身份钱包(eIDAS)与去中心化DID桥接测试完成,2026年正式落地

2. 生物识别与AI革新

  • 多模态验证:汇丰银行采用”指纹+声纹+面部”三重验证,错误拒绝率降至0.001%亚马逊AWS推出AI KYC服务,文档欺诈检测准确率达99.7%,成本降低60%
  • 无感化KYC:苹果Private Compute Core实现设备端KYC处理,数据不上云即可完成验证谷歌Pixel设备通过卫星定位自动完成地址验证,准确率87%

3. 监管科技(RegTech)整合

  • 实时监控系统:Chainalysis与KYC系统联动,可疑交易识别时间从48小时缩至17分钟英国ComplyAdvantage的AI KYC系统使误报率降低82%
  • 跨链KYC互通:国际KYC联盟(IKA)已接入23家交易所,实现KYC数据跨平台互认区块链互操作性协议PolyNetwork推出KYC凭证跨链转移功能,支持6条公链

五、传统KYC vs 去中心化方案对比

维度传统KYC去中心化KYC
隐私保护低(集中存储)高(零知识证明)
用户体验繁琐(多平台重复验证)便捷(一次验证跨平台使用)
合规性完全符合现有法规需监管适应(如GDPR兼容性)
成本结构高(人力+系统维护)低(初始开发高,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抗审查性低(单点故障风险)高(分布式验证)

六、实施建议与最佳实践

1. 企业层面

  • 分阶段部署:先实施基础KYC满足监管底线,再逐步引入ZK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建立KYC成本分摊机制,如与其他平台共享验证结果
  • 技术选型:优先选择模块化KYC解决方案,便于未来集成去中心化身份评估隐私增强技术(PETs)的投资回报周期,平均约14个月

2. 用户自我保护指南

  • 数据最小化原则:仅向必要平台提供KYC信息,避免”为领空投”进行不必要验证定期检查账户KYC状态,删除闲置平台的身份数据
  • 新兴方案尝试:通过Civic、uPort等DID平台创建可验证身份,减少重复提交优先选择支持ZK-KYC的服务提供商,如Aztec Network生态应用

结语:平衡安全与自由的KYC进化之路

KYC机制正处于从”必要之恶”向”赋能工具”的转型关键期。传统中心化KYC在风险控制上的价值不可替代,但其隐私缺陷和用户体验问题催生了去中心化解决方案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年,我们或将见证”混合KYC”模式的普及——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通过零知识证明和去中心化身份技术,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主权。

对于监管机构,需要在反洗钱目标与金融创新间寻找动态平衡;对于企业,应将KYC视为信任基础设施而非合规负担;对于用户,则要提升数字身份管理意识,在安全与便利间做出明智选择。KYC的终极形态不应是监控工具,而应成为实现可信金融普惠的桥梁。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花旗预测:2030年加密货币占全球后交易市场10%解析

一、后交易市场变革:从”慢车道”到”区块链高速路”

2025年,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自SWIFT创立以来最深刻的基础设施变革。花旗集团最新调查显示,500多位金融高管中,78%预计到2030年,加密货币和代币化资产将处理10%的全球后交易市场,对应规模约12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中国+美国GDP总和的2倍。

后交易市场的”痛点革命”

传统后交易流程(清算、结算、托管)如同”三车道公路”:

  • 效率低下:跨境证券结算平均需要2-3天,如A股与美股结算需额外1-2天对账时间
  • 成本高昂:手续费占交易金额的0.5-1%,全球年成本超650亿美元
  • 错误率高:30%的结算失败源于人工操作,每年纠错成本超80亿美元

区块链技术将其升级为”智能高速公路”:

  • 实时结算:从T+2变为T+0(实时),如DTCC试点显示代币化结算节省90%处理时间
  • 成本骤降:摩根大通测算显示跨境结算成本从25-50美元/笔降至5-15美元
  • 自动对账: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清算,错误率趋近于零

二、花旗调查核心发现:高管们的共识与分歧

关键预测数据

  • 2030年目标:10%后交易市场采用加密货币,年复合增长率需达58%(2025-2030)
  • 场景优先级:跨境证券结算(35%)>私募股权(25%)>大宗商品衍生品(20%)>外汇(20%)
  • 驱动因素:结算效率(67%)>成本降低(58%)>跨境便利(42%)>监管合规(35%)

区域差异观点

地区2030年渗透率预测主要担忧领先应用
北美12%SEC监管不确定性纳斯达克私募股权代币化
欧洲11%MiCA法规执行细节欧洲央行数字欧元试点
亚太9%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新加坡SGX债券代币化结算
新兴市场5%基础设施薄弱尼日利亚稳定币跨境汇款

三、技术驱动力:四大突破使规模化成为可能

1. Layer2扩容解决成本难题

  • 性能飞跃:以太坊Optimism、Arbitrum等方案使结算成本从10美元降至0.1美元,TPS从15提升至2000+
  • 企业案例:美国存管信托公司(DTCC)试点显示,Layer2结算可处理日均1000万笔交易,满足华尔街需求

2. 跨链互操作性打破孤岛

  • 技术方案:Cosmos IBC、Polkadot XCMP实现不同区块链间资产无缝转移
  • 实际应用:摩根大通Onyx平台通过跨链协议连接6条区块链,处理日均100亿美元跨境结算

3. 零知识证明平衡隐私与合规

  • 监管科技:ZKP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满足KYC/AML同时保护客户隐私
  • 落地项目:汇丰银行使用Aztec协议进行私募股权结算,通过零知识证明完成监管审计

4. 智能合约自动化工作流

  • 流程再造:自动执行”交易-清算-结算”全流程,减少80%人工干预
  • 成本节省:高盛测算显示,智能合约可降低资产管理公司后台成本30-40%

四、现实挑战:阻碍58%增速的三大拦路虎

1. 监管碎片化

  • 全球标准冲突:欧盟MiCA将加密资产分类为”电子货币代币”,美国SEC视为”证券”,中国禁止流通
  • 合规成本:跨国银行需为不同地区定制合规方案,单银行年投入超2亿美元

2. Legacy系统惯性

  • 改造难度:全球排名前100银行核心系统平均使用年限15年,替换成本1-3亿美元/银行
  • 人才缺口:区块链金融人才全球缺口50万,美国华尔街岗位薪资溢价达80%

3. 市场接受度

  • 信任建立:2022年FTX暴雷事件后,仅35%机构投资者愿直接接触加密资产
  • 波动性担忧: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结算价值偏差,需开发”稳定结算代币”

五、2030年场景展望:典型工作日的区块链后交易

9:00 亚洲-北美跨境证券结算

东京养老金通过数字日元购买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币化股票,智能合约自动完成:

  • KYC验证(通过Chainalysis完成)
  • 外汇兑换(使用Circle的Cross Chain Swap)
  • 实时结算(在Polygon上完成,成本0.5美元,耗时30秒)

11:00 私募股权交易

伦敦对冲基金将10%黑石房地产基金份额转让给香港家族办公室:

  • 资产代币化(基于以太坊ERC-3643标准)
  • 跨链结算(通过Cosmos IBC协议)
  • 分红自动分配(智能合约按持有比例执行)

15:00 大宗商品衍生品清算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到期清算:

  • 价格喂价(Chainlink提供实时原油价格)
  • 保证金自动调整(根据价格波动)
  • 资金自动划转(使用USDC稳定币)

六、企业与投资者行动指南

金融机构三步策略

  1. 试点布局:从低风险场景切入(如内部对账),逐步扩大至跨境结算
    • 案例:法国兴业银行2025年试点欧元稳定币结算,2026年扩大至10%跨境交易
  2. 生态合作:与技术提供商(R3、ConsenSys)和监管科技公司(Elliptic)合作
    • 建议:加入区块链联盟(如Onyx、Digital Asset),共享合规框架
  3. 人才储备:设立区块链实验室,培养复合型人才(金融+技术+监管)
    • 措施:与麻省理工、牛津等高校合作开设金融科技课程

投资者关注三大赛道

  1. 基础设施层
    • Layer2解决方案(Optimism、Arbitrum)
    • 跨链协议(Cosmos、Polkadot)
    • 企业级区块链(Hyperledger Fabric)
  2. 应用层
    • 证券代币化平台(Securitize、tZERO)
    • 机构级托管(Coinbase Custody、Fireblocks)
    • 监管科技(Chainalysis、Elliptic)
  3. 代币化资产
    • 央行数字货币(数字欧元、数字美元原型)
    •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代币化
    • 艺术品、知识产权等另类资产

七、结论:10%目标能否实现?

花旗预测的10%渗透率并非天方夜谭,但需满足三大条件:

  1. 监管突破:2026年前G20达成基本监管共识
  2. 技术成熟:Layer2成本稳定在0.1美元以下,跨链互操作性标准化
  3. 企业投入:全球Top100银行中80%启动区块链结算试点

最可能的情景是:2030年实际渗透率达8-9%,接近花旗目标,其中跨境证券结算和私募股权交易将成为主力场景。对于企业而言,这不是”是否参与”的问题,而是”何时参与”的战略选择;对于投资者,这代表着万亿美元级的新市场机遇,需聚焦基础设施和合规科技赛道,把握金融体系变革的历史性机会。

一句话建议:将区块链后交易视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以试点心态积极布局,同时保持对监管和技术风险的警惕——这不是革命,而是进化,速度比想象的更快。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SEC委员的隐私呐喊:监管者叛变背后的技术革命

引言:SEC高官突然”反水”,炮轰金融监控太疯狂

2025年6月,美国SEC委员Sarah Bloom Raskin在演讲台上拍了桌子:”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数字监控监狱,而银行和交易所成了狱卒!”

全场哗然。这位向来温和的监管者,突然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她批评美联储的数字美元像”老大哥的眼睛”,痛斥银行KYC变成”隐私噩梦”,甚至呼吁加密货币交易所用隐私技术保护用户数据。

这哪是监管者?简直是加密货币的”卧底”!为什么Raskin会突然”叛变”?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乎每个人钱包隐私的技术革命。

SEC委员为何忍无可忍?3个真实故事激怒了她

1. 单亲妈妈开户被拒:”没有水电费单,就不能给孩子存钱?”

2025年1月,美国银行推出新规定:开户必须上传”手持身份证+社保号+最近3个月水电费单”。单亲妈妈玛丽去给孩子开教育储蓄账户,因为刚搬家没水电费单,被柜员当场拒绝。

“我连给孩子存钱的权利都没有吗?”玛丽哭着问。这个案例传到Raskin耳朵里,她在听证会上愤怒地说:”我们已经从’了解你的客户’变成’监视你的生活’!”

2. 美联储数字美元原型曝光:连你常去哪家酒吧都记录

2025年4月,美联储泄露的数字美元代码吓坏了所有人:系统会记录你的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甚至能分析”你常去的酒吧和政治倾向”。

Raskin公开骂道:”这不是数字货币,是老大哥在监视你每一分钱怎么花!”她拿着代码截图质问美联储主席:”你愿意让政府知道你昨晚和谁喝了酒吗?”

3. SEC的”双标”:一边罚Coinbase,一边抢用户数据

SEC一边起诉Coinbase”没保护好用户数据”,一边要求所有交易所交出”用户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和IP地址”。Raskin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我们到底是保护投资者,还是在建立金融监控帝国?”

零知识证明:能证明你是谁,又不泄露隐私的”黑科技”

什么是零知识证明?举个例子你就懂

简单说,零知识证明(ZK)就像”带密码的身份证复印件”:

  • 证明你年满18岁,不用告诉别人生日(只需证明你出生在2007年以前)
  • 证明你收入合法,不用晒工资单(只需证明钱来自合规渠道)
  • 证明你没洗钱,不用公开所有交易(只需证明交易模式正常)

Raskin在演讲中现场演示:她用手机生成”已完成KYC”的证明,银行能验证是真的,但看不到她的身份证号、住址——”这才是21世纪该有的金融!”

隐私技术怎么用?3个场景让你不再”裸奔”

1. 银行开户:不用再把整个钱包交给陌生人

传统KYC:你得把身份证、住址、收入证明全给银行,柜员能看到你住哪、赚多少、有没有房贷

ZK技术:你生成一个”身份验证证明”,银行只知道”这人符合开户条件”,其他啥也看不到

2025年5月,美国运通试点ZK开户,一个月新增用户300%——谁不想开户时少暴露点隐私呢?

2. 加密货币监管:SEC不用看你的交易记录,也能确认你没洗钱

以前交易所得把用户的每笔交易都交给SEC,现在用ZK技术:

  • 交易所提交”所有交易都合规”的证明
  • SEC不用看具体交易,就知道没有洗钱、内幕交易

Coinbase采用ZK技术后,监管成本降了60%,用户终于不用”裸奔”了。

3. 跨境汇款:给国外亲戚打钱,不用告诉银行钱是哪来的

传统汇款要填”用途、来源、关系证明”,银行像查户口;用ZK技术:

  • 只需证明”钱是合法的+收款人身份没问题”
  • 其他信息加密,银行看不到你工资多少、和收款人啥关系

SWIFT宣布2027年前全面用ZK技术,每年能帮用户省20亿美元”隐私税”。

行业炸锅:SEC内部分裂,华尔街慌了

监管阵营”内战”:鹰派骂”叛徒”,鸽派喊”革命”

Raskin的演讲在SEC内部炸开了锅:

  • 鹰派:”隐私技术会让洗钱更方便!”
  • 鸽派:”过度监控才会把用户逼到无监管的黑市!”

2025年7月,国会出手要求SEC一年内制定”隐私技术规则”——Raskin赢了第一回合。

华尔街的”冰火两重天”

  • 高盛、摩根大通股价跌5%:它们靠卖用户数据每年赚120亿美元,隐私技术普及了,这笔钱就没了
  • 美国运通、Square股价涨10%:它们抢先试点ZK技术,用户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某银行高管私下吐槽:”以前我们靠卖用户数据赚钱,现在得改行了——谁想当’监控工具’啊?”

未来:你的钱包隐私,可能不再由银行说了算

1. 监管会从”渔网捕鱼”变成”精准打靶”

以前监管像用渔网捕鱼,连小鱼(普通人隐私)都捞上来;以后像精准导弹,只打坏人(洗钱、恐怖融资),不伤及无辜。

2. 你的钱袋子数据,终于属于你自己

以后银行和交易所只有”验证权”,没有”存储权”——你的交易记录、存款信息,想看?得你同意才行。

3. 加密货币可能迎来”合规春天”

Raskin说了:”只要用ZK技术证明合规,交易所不用交用户数据。”这意味着Coinbase、Binance可能不用再当SEC的”数据打工仔”了。

争议:隐私技术会保护坏人吗?

“隐私=洗钱”?Raskin当场晒数据打脸

批评者说:”隐私技术会让恐怖分子钻空子!”Raskin反驳:”ZK技术能让监管机构在不看具体交易的情况下,精准识别可疑资金——比现在’一刀切’监控效率高40%。”

2025年测试显示,用ZK技术的银行,洗钱检测准确率提高40%,误报率降了60%——以前100个可疑交易里有80个是冤枉的,现在大部分能筛掉。

银行和政府会乖乖放弃监控吗?

美国银行协会正在秘密游说国会,想推迟隐私技术法案——”这会让我们每年少赚120亿美元数据钱!”美联储也不乐意:数字美元要是没监控功能,还怎么”指导经济”?

但普通用户用脚投票:美国运通试点ZK开户后,传统银行的开户量跌了20%——谁愿意当”透明人”呢?

结语:监管者的觉醒,还是革命的开始?

Raskin的”叛变”不是偶然。当银行要求单亲妈妈提供水电费单才能开户,当美联储想监控你常去的酒吧,当SEC一边罚别人”泄露数据”一边抢数据——普通人对监控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隐私技术革命可能像20年前的互联网,彻底改变金融规则:不是不要监管,而是用技术实现”既合规,又隐私”。

下次你去银行开户,不用再把整个钱包交给陌生人时,或许会想起2025年那个拍桌子的SEC委员——她让金融监管重新记起:保护隐私,才是保护普通人的钱包。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区块链匿名与去中心化技术

当隐私遇上区块链:一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

2025年4月,门罗币网络遭遇了一场特殊的”算力战争”。由前IOTA创始人Sergey Ivancheglo领导的Qubic项目宣称控制了51%以上的算力,这场持续一个月的较量最终以攻击者仅获利10万美元而告终。这个看似亏本的买卖背后,折射出区块链世界最核心的矛盾——匿名性与去中心化如何在监管收紧的时代共存

一、匿名技术:数字世界的隐形斗篷

零知识证明:不泄露秘密的证明艺术

想象你要向酒吧证明自己已成年,却不想透露具体年龄——这正是零知识证明的现实类比。在区块链世界,Zcash通过zk-SNARKs技术让用户能验证账户余额却不暴露具体金额。2025年升级的Halo 2协议更是将证明生成时间缩短至0.5秒,让曾经需要专业知识的隐私交易变得像发送微信红包一样简单。

环签名:混在人群中的艺术

门罗币的开发者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每笔交易都混入11个”幽灵签名”,就像在拥挤的地铁里无法辨认谁是真正的乘客。2025年推出的Bulletproofs+算法让这种”隐身术”效率提升30%,暗网商贩们发现,他们的交易在链上彻底变成了无法追踪的数字幽灵——这解释了为何即便在欧盟MiCA法规压力下,门罗币的暗网交易额仍逆势增长27%。

混币服务:数字世界的洗钱风波

当美国财政部在2025年查封Tornado Cash服务器时,加密社区爆发了激烈争论。这个处理过450亿美元交易的混币服务,既帮助过伊朗程序员规避政府监控,也被黑客用于转移FTX被盗资金。这种道德灰色地带,正是区块链匿名技术最具争议的双面性。

二、去中心化:一场没有指挥的交响乐

矿工的困境:算力集中的现实挑战

在冰岛的比特币矿场,一排排ASIC矿机发出的嗡鸣声揭示了一个尴尬真相:比特币前10大矿池控制着75%的算力。这个本应去中心化的网络,正面临着”算力寡头”的威胁。2025年比特大陆推出的新型矿机更是引发”算力军备竞赛”,小矿工们被迫抱团取暖,形成了与中本聪最初设想背道而驰的集中化趋势。

权益证明的悖论:富人的游戏?

以太坊转向PoS后,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前100个验证者控制着35%的质押份额。就像现实世界中的选举被资本影响一样,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想正遭遇”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这也难怪Vitalik在2025年的访谈中坦言:”我们可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贵族制度”。

节点的战争:当量子计算遇上区块链

在日内瓦的CERN实验室,科学家们正在测试能破解RSA加密的量子计算机。这个潜在威胁让区块链开发者们夜不能寐——一旦量子计算机实用化,现有70%的加密算法将失效。2025年门罗币紧急启动的”后量子密码学计划”,就像中世纪城堡加装防弹玻璃,折射出技术迭代的残酷生存法则。

三、现实世界的镜像:隐私与监管的拉锯战

暗网中的光明:人权活动者的数字盾牌

在某国的抗议活动中,一位人权律师通过门罗币接收海外资助,这些资金像隐形的翅膀帮助活动者购买急需的医疗物资。这个真实案例揭示了匿名技术的人文价值——在49个加密货币被禁的国家,它成了数字时代的”地下铁路”。2025年联合国人权报告显示,全球有17%的人权组织依赖区块链匿名技术开展工作。

监管者的困局:当技术超前法律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官员们面临着两难选择:严格的DTSP法规虽然能遏制洗钱,但也扼杀了创新。2025年6月30日监管大限过后,83%的新加坡加密企业选择迁移至迪拜,这场监管引发的”大迁徙”,凸显了全球监管框架的碎片化。就像当年互联网面临的困境一样,区块链正等待属于它的”《通信规范法》时刻”。

普通人的选择:隐私与便利的权衡

在东京的一家咖啡馆,程序员山田用指纹解锁了他的加密钱包。这个小动作背后是深刻的选择:他愿意用部分隐私换取交易便利。202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用户为了更快的交易速度,主动关闭了钱包的隐私保护功能。这种”隐私倦怠”现象,或许比任何监管都更能决定区块链的未来走向。

四、未来的十字路口

当欧盟议员们在布鲁塞尔辩论MiCA法规的最终版本时,当非洲的农民用区块链追踪咖啡豆的旅程时,当人权活动者在加密聊天室交换信息时,区块链的匿名与去中心化之争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关于数字世界未来的哲学辩论。

或许真正的答案,就藏在那位冰岛矿工的笑容里——他一边抱怨着算力集中,一边又骄傲地展示自己参与维护的区块链节点。这种矛盾的共存,或许正是技术演进最真实的模样: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寻找前进的道路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什么是零知识证明?零知识证明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一、零知识证明的定义与核心特性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ZKP)是一种密码学协议,允许证明者(Prover)向验证者(Verifier)证明某个陈述为真,而无需透露除陈述本身以外的任何信息。其核心特性包括:

  • 完备性(Completeness):若陈述为真,诚实的证明者总能使验证者接受证明
  • 可靠性(Soundness):若陈述为假,恶意证明者无法欺骗验证者(成功概率可忽略)
  • 零知识性(Zero-Knowledge):验证者仅能确认陈述真伪,无法获取任何额外信息

经典类比:”洞穴谜题” 中,证明者通过随机选择路径并响应验证者挑战,证明自己知道开门咒语,却不透露咒语内容。

二、技术原理与主流方案对比

2.1 交互式与非交互式证明

类型交互方式核心机制典型应用场景
交互式 ZKP多轮通信挑战 – 响应机制身份认证、实时数据验证
非交互式 ZKP单次通信Fiat-Shamir 变换区块链交易、离线数据证明

2.2 主流技术方案深度解析

zk-SNARKs(零知识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论证)

  • 技术特点:
  • 证明体积小(约 288 字节),验证速度快(毫秒级)依赖可信设置(Trusted Setup)生成初始参数基于椭圆曲线配对和多项式承诺
  • 2025 年优化进展:
  • 华东师范大学提出的 Siniel 方案通过分布式计算将证明生成速度提升 16-80%
  • 多 prover 协作机制降低单点故障风险,验证延迟压缩至 0.5 秒

zk-STARKs(零知识可扩展透明知识论证)

  • 技术突破:
  • 无需可信设置,抗量子计算攻击证明生成复杂度与计算规模呈亚线性增长基于哈希函数和纠错码,透明性更高
  • 性能对比:类型交互方式核心机制典型应用场景交互式 ZKP多轮通信挑战 – 响应机制身份认证、实时数据验证非交互式 ZKP单次通信Fiat-Shamir 变换区块链交易、离线数据证明

其他创新方案

  • Bulletproofs:无可信设置,证明大小中等,适合移动端场景
  • zkAt:Sui 生态提出的身份验证器,支持策略隐私和无感知更新
  • Plonk:通用多项式承诺方案,简化电路设计流程

三、核心应用场景与 2025 年案例

3.1 区块链隐私保护

  • 隐私交易:Zcash 使用 zk-SNARKs 实现屏蔽交易,2025 年交易量占比达 42%
  • Layer2 扩容:zk-Rollups(如 zkSync Era)通过 ZKP 将以太坊 TPS 提升至 20,000+
  • 跨链互操作性:使用 zk-SNARKs 证明跨链资产所有权,如 Polygon zkEVM 与比特币的跨链桥

3.2 身份验证与数据安全

  • 去中心化身份(DID):用户证明年龄≥18 岁而不透露出生日期(如 Civic 项目)
  • 企业级数据共享:医疗数据联盟使用 zk-STARKs 验证数据完整性,同时保护患者隐私
  • 私密可编程流程:zkAt 实现 “零知识隧道”,支持 DAO 金库的隐秘权限管理

3.3 金融与合规领域

  • 匿名支付:摩根大通 Onyx 平台采用 zk-SNARKs 处理机构间隐私转账
  • 合规审计:使用 ZKP 证明资金来源合法但不公开交易细节,满足 AML 要求
  • 信用评分:零知识证明允许用户展示信用分达标而不暴露具体信用记录

3.4 新兴技术融合

  • AI+ZKP:NVIDIA 与 Hedera 合作项目,用 ZKP 验证 AI 模型推理过程的正确性
  • 硬件加速:顺禾集团发布 ZKP-SOC 芯片,专为链上验证优化,算力提升 1000 倍
  • 物联网:去中心化传感器网络通过 ZKP 聚合数据,证明环境监测结果真实性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4.1 当前瓶颈

  • 计算开销:复杂电路证明生成需秒级时间,移动端部署困难
  • 开发门槛:电路设计需专业知识,工具链生态待完善
  • 标准碎片化:不同方案间兼容性差,跨平台验证成本高

4.2 2025-2030 年发展方向

  • 递归证明:StarkWare 的递归 zk-STARKs 实现证明聚合,验证效率提升 100 倍
  • 抗量子算法:基于格密码的 ZKP 方案(如 CRYSTALS-Dilithium)进入测试阶段
  • 监管科技:零知识合规(ZK-Compliance)允许机构证明合规性而不泄露敏感数据

4.3 产业落地预测

  • 金融服务:2026 年将有 30% 的跨境支付采用 ZKP 隐私保护
  • 政务应用:零知识身份验证系统在 10 个国家电子政务中落地
  • 供应链:沃尔玛等企业使用 ZKP 验证产品溯源数据真实性

五、实用指南与选型建议

5.1 技术选型决策树

  1. 隐私需求:高敏感场景优先 zk-SNARKs
  2. 量子安全:长期项目选择 zk-STARKs 或后量子方案
  3. 开发效率:优先选择成熟 SDK(如 Circom、Zokrates)
  4. 硬件限制:移动端推荐 Bulletproofs 或轻量化 zk-SNARKs 变体

5.2 开发资源推荐

  • 工具链
  • Circom + snarkjs:zk-SNARKs 电路开发标准Cairo 语言:StarkWare 专为 zk-STARKs 设计的编程语言Noir:Aztec 网络推出的通用 ZKP 开发语言
  • 学习路径:
  • 掌握多项式承诺和椭圆曲线数学基础使用 Zokrates 实现简单证明电路参与 ETHGlobal 黑客松实践 zkEVM 开发

六、2025 年关键技术突破回顾

  1. Sui 生态 zkAt:实现策略隐私的身份验证器,支持嵌套 ZK 证明和无感知更新
  2. Kakarot zkEVM:Cairo 语言重构以太坊虚拟机,区块证明生成时间缩短至 8 秒
  3. Space and Time 数据库:基于 Proof of SQL 实现亚秒级零知识查询,支持智能合约直接调用

零知识证明正从隐私保护工具进化为 “信任基础设施”,在数据主权与合规需求之间架起桥梁。随着硬件加速和算法优化,ZKP 将成为 Web3.0、AI 和物联网的关键信任组件。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智能合约与零知识证明结合场景

一、智能合约概述

智能合约是一种运行在区块链上的自动化脚本,通过代码定义规则并自动执行。其核心特点包括:

  • 去中心化执行:无需中心化机构介入
  • 不可篡改:一旦部署无法修改
  • 透明可信:执行过程全网可见
  • 自动触发:满足预设条件即执行相应操作

智能合约已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供应链管理、数字身份等领域,但公开透明的特性也带来隐私泄露风险。

二、零知识证明技术基础

2.1 核心原理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 ZKP)允许证明者在不泄露任何敏感信息的前提下,向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的真实性。其三大核心属性:

  • 完备性:真实陈述一定能通过验证
  • 可靠性:虚假陈述无法通过验证
  • 零知识性:验证者仅能确认陈述真伪,无法获取其他信息

经典案例 “洞穴谜题” 形象展示了这一过程:证明者通过随机选择路径返回,多次验证后使验证者相信其拥有钥匙,而无需透露钥匙本身或具体路径。

2.2 主流技术方案

技术类型优势挑战代表应用
zk-SNARKs证明体积小、验证速度快依赖可信设置Zcash、Filecoin
zk-STARKs无需可信设置、抗量子计算证明体积大、计算开销高StarkWare、Polygon zkEVM
Bulletproofs无需可信设置、证明尺寸小交互步骤多Monero、腾讯云 TBaaS

三、核心应用场景及最新案例(2023-2025)

3.1 隐私交易与金融应用

3.1.1 匿名支付系统

  • Zcash 升级:2024 年采用 Sapling 协议实现屏蔽交易,支持智能合约隐私保护,交易验证时间缩短至 0.3 秒
  • XBIT 交易所:2025 年采用 zk-SNARKs 技术实现完全链上化资产托管,清算验证效率提升至毫秒级,智能合约漏洞风险值低于 0.02%

3.1.2 稳定币隐私保护

  • USDT0 跨链协议:2025 年基于 LayerZero 的 OFT 标准,实现 7 条链间零滑点转移,采用 ZKP 技术验证储备金状态而不暴露具体流向
  • 渣打银行港元稳定币:2025 年申请香港牌照,使用 ZKP 技术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同时保护机构交易隐私

3.2 身份验证与数据隐私

3.2.1 去中心化身份 (DID)

  • Polygon ID:2024 年推出开源框架,支持用户选择性披露身份属性,如证明年龄≥18 岁而不透露出生日期
  • zkMe KYC 解决方案:2025 年实现一次验证多平台复用,用户隐私数据不上链,仅存储验证证明

3.2.2 医疗数据共享

  • 跨国药企协作:2024 年某生物制药企业通过 zk-SNARKs 协议,实现多中心医院数据联合建模,保护患者隐私同时提升乳腺癌筛查准确率 15%
  • HIPAA 合规方案:2025 年美国医疗机构采用 ZKP 技术,实现患者数据合规共享,满足 HIPAA 第 164.514 条要求

3.3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3.3.1 药品冷链监控

  • 跨国药企应用:2025 年某跨国药企在冷链物流中嵌入智能合约,采用 ZKP 技术验证运输合规性,冷链断链事件减少 82%,数据调取效率提升 67%
  • FDA 监管系统:2024 年美国 FDA 采用 ZKP 技术实现药品溯源,监管机构可验证合规性而不获取完整物流路径

3.3.2 跨境贸易

  • 海关申报系统:2025 年欧盟海关采用 ZKP 技术,企业可证明货物价值合规而不泄露商业机密,通关效率提升 40%
  • 数字提单:马士基 2024 年推出基于 ZKP 的电子提单系统,验证货物所有权而不暴露交易细节

3.4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创新

3.4.1 隐私借贷

  • Aave 隐私模块:2024 年推出 zk 版本,借款人可证明信用评分达标而不暴露具体资产状况,借贷利率根据匿名信用动态调整
  • Aztec Connect:2025 年实现与以太坊 DeFi 协议交互,支持隐私化质押和流动性挖矿,TVL 突破 10 亿美元

3.4.2 匿名投票与治理

  • DAO 治理系统:2025 年某大型 DAO 采用 zk-STARKs 实现匿名投票,选民可证明资格而不暴露身份,投票结果实时统计且不可篡改
  • 去中心化交易所:dYdX 2024 年集成 ZKP 技术,实现订单簿隐私保护,同时保证交易撮合公平性

3.5 可验证计算与 AI 应用

3.5.1 ZK 机器学习 (ZKML)

  • Modulus Labs:2025 年实现 AI 模型推理过程验证,用户可确认 AI 生成结果未被操纵,同时保护训练数据隐私
  • 医疗影像分析:2024 年某团队使用 ZKP 技术验证 AI 诊断结果准确性,不暴露患者影像数据

3.5.2 联邦学习验证

  • 跨机构协作:2025 年基于 zk-SNARK 的联邦学习系统,实现医疗数据联合建模,参与方仅共享模型参数更新证明
  • 金融风控模型:摩根大通 2024 年采用 ZKP 技术验证风控模型计算过程,监管机构可审计而不获取敏感交易数据

四、技术实现与开发工具

4.1 智能合约集成方案

  • 以太坊生态:
  • zk-EVM 实现(Polygon zkEVM、Scroll)开发框架:Hardhat+zkSync 插件验证合约库:OpenZeppelin ZKP 模块
  • 其他平台:
  • Aleo:原生支持隐私智能合约的 Layer1 公链StarkNet:基于 Cairo 语言的 ZK-Rollup 平台Aztec Network:支持隐私智能合约的混合 Rollup

4.2 开发工具链

工具功能应用场景
Circom零知识电路设计语言自定义证明逻辑开发
NoirAztec 推出的隐私开发语言隐私智能合约编写
Zokrateszk-SNARKs 开发工具包Solidity 合约集成 ZKP
Ethsnarks以太坊 zk-SNARKs 库链上验证合约开发
snarkjsJavaScript/TypeScript 库前端证明生成

4.3 性能优化策略

  • 递归证明:StarkWare 2025 年实现递归 zk-STARKs,将验证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
  • 硬件加速:NVIDIA 2024 年推出 GPU 加速方案,证明生成速度提升 10 倍
  • 证明聚合:多个交易证明合并验证,降低链上开销 90%

五、挑战与未来趋势

5.1 当前技术挑战

  • 计算开销:复杂场景下证明生成耗时,不适合高频交易
  • 开发门槛:电路设计复杂,需专业密码学知识
  • 标准化缺失:跨平台兼容性不足,开发工具碎片化
  • 监管平衡:隐私保护与反洗钱合规的矛盾

5.2 未来发展方向

5.2.1 技术融合创新

  • ZKP+AI:2025-2026 年预计实现 AI 辅助电路设计,开发效率提升 50%
  • 抗量子计算:基于格密码的 ZKP 方案正在研发,应对量子威胁
  • 同态加密结合:实现密文计算与零知识证明的协同

5.2.2 应用拓展

  • Web3 身份系统:2026 年有望实现跨平台统一匿名身份
  • 元宇宙隐私:虚拟资产交易和社交行为的隐私保护
  • 物联网数据:设备间可信交互而不泄露传感器数据

5.2.3 监管与标准化

  • 隐私沙盒:欧盟、美国正在探索监管沙盒机制,平衡创新与合规
  • 行业标准:IEEE 2025 年启动 ZKP 技术标准制定,推动跨行业应用
  • 合规技术:”零知识合规” 方案兴起,企业可证明合规性而不暴露数据

六、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6.1 Zcash 隐私交易系统

技术架构

  • 采用 zk-SNARKs 协议,基于 Groth16 算法
  • 实现屏蔽交易 (Shielded Transactions),隐藏发送方、接收方和金额
  • 2024 年 Sapling 升级后支持智能合约交互

工作流程

  1. 用户将普通地址资金转换为屏蔽地址资金
  2. 交易时生成 zk-SNARK 证明,证明交易合法性
  3. 矿工验证证明有效性,无需知道具体交易细节
  4. 接收方通过私钥解密查看资金

安全特性

  • 交易不可追踪,地址不可关联
  • 每笔交易生成唯一证明,防止重放攻击
  • 定期可信设置仪式,更新系统参数

6.2 医疗数据共享平台

项目背景

2025 年某医疗联盟采用 ZKP + 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跨医院数据共享

技术方案

  • 患者数据加密存储在本地医院服务器
  • 数据哈希和访问权限上链存证
  • 智能合约管理数据访问授权
  • ZKP 证明数据符合查询条件而不泄露具体内容

应用效果

  • 多中心协作研究效率提升 60%
  • 患者隐私保护合规率 100%
  • 数据共享响应时间从 3 天缩短至 2 小时
  • 乳腺癌早期筛查准确率提升 18%

6.3 XBIT 去中心化交易所

核心技术

  • 零知识证明 (ZKP) 隐私保护
  • 完全链上化资产托管
  • 去中心化清算网络 (21 个 PoS 节点)
  • 智能合约多重审计机制

安全指标

  • 智能合约漏洞风险值 < 0.02%
  • 交易验证延迟 < 100ms
  • 支持每秒 10 万笔交易处理
  • 冷热钱包隔离 + 多签机制

创新点

  • 2025 年推出 “链上监管节点” 技术,实现隐私保护与监管合规的平衡
  • 采用递归证明技术,将多笔交易压缩为单一证明
  • 支持跨链隐私交易,资产转移零滑点

七、总结与展望

智能合约与零知识证明的融合正在重塑区块链应用的隐私与安全边界。从金融交易到医疗数据,从供应链管理到 AI 计算,这一技术组合不仅解决了区块链透明性与隐私保护的矛盾,更开启了 “可编程隐私” 的新范式。

随着 zk-SNARKs、zk-STARKs 等技术的持续优化,以及开发工具链的成熟,零知识证明将从隐私保护的 “可选功能” 转变为 Web3 应用的 “基础标配”。未来三年,我们将见证更多创新应用场景落地,推动区块链技术向更广泛的商业领域渗透。

然而,技术发展也伴随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监管合规与技术标准化方面。如何在隐私保护与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构建跨平台兼容的技术标准,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议题。只有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协同演进,才能真正释放零知识证明与智能合约的变革潜力。

#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zksnarks#zkStarks#web3#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