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Pendle

【光哥数币】Pendle Boros应用场景全解析:交易、对冲与套利策略

引言:资金费率也能单独炒了?

2025年8月Pendle在Arbitrum上搞出个新东西——Boros,你猜怎么着?它把永续合约里那个忽上忽下的资金费率,变成了可以交易的代币!说白了,以前炒币只能看价格涨跌,现在连资金费率的波动都能单独赌了。

有意思的是,这玩意儿上线才两周,每周名义交易量就突破1.4亿美元,连Wintermute这种顶级做市商都跑来凑热闹。要知道,以前想对冲资金费率风险,只能去中心化交易所绕圈子,现在Boros直接把这事儿搬到链上了。

Boros到底是个啥?用大白话讲机制

YU代币:资金费率的”股票”

Boros最核心的发明叫Yield Unit(YU),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资金费率的”股票”。每个YU代表1个基础资产(比如1个BTC)在一段时间内的资金费率收益权。举个例子,你买1个YU-ETH,就等于赌未来7天ETH的资金费率会上涨。

定价逻辑其实很简单:Boros会抓Binance、OKX这些大交易所的资金费率,加权平均出一个”综合资金费率”。这样就不怕单个交易所的数据被操纵,价格更靠谱。

固定利率换浮动利率的游戏

说白了,Boros就是个”固定利率换浮动利率”的市场:

  • 买YU(Long YU):赌资金费率涨,赚浮动收益
  • 卖YU(Short YU):赌资金费率跌,拿固定收益

这玩法有点像银行的利率互换,但Boros用AMM自动做市,不用找对手方。价格会根据剩下的时间、历史波动和市场情绪调整,核心公式其实就一句话:YU价格=(预期资金费率×剩余时间)÷风险溢价。当一边仓位超过60%,风险溢价就会提高,防止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赌。

交易场景:怎么靠资金费率波动赚钱?

赌涨跌:抓住资金费率的暴涨暴跌

资金费率的波动比现货价格刺激多了!8月12日那天ETH资金费率从0.001%/小时飙到0.05%,当天YU价格直接涨了5倍。有个用户在BTC突破10万美元那天买了Long YU,12小时就赚了3倍,你说疯狂不疯狂?

实战策略就这几招

  1. 趋势跟踪:资金费率突破20日均线就入场
  2. 反转交易:到历史90%高位就做空,低位就做多
  3. 事件驱动:期权到期日前夕通常波动大

有个量化团队用RSI指标抓超买超卖,8月份一个月赚了47%,但最大回撤也有23%,所以止损一定要设好。

跨资产套利:赚不同币种的费率差

当BTC和ETH的资金费率差变大时,就能玩”价差套利”。比如:

  • BTC-YU预期收益5%,ETH-YU预期收益8%
  • 同时买ETH-YU、卖BTC-YU,赚3%的利差
  • 再在DEX做多BTC/ETH价格比,对冲币价波动

数据显示加密资产间的资金费率相关性只有0.3,这种套利机会经常有。

对冲场景:怎么用Boros保护仓位?

永续合约玩家必备:对冲资金费率风险

做市商Wintermute的操作就很典型:

  1. 在Binance持有1000 ETH永续多单
  2. 资金费率从负数变正数(多头要付钱了)
  3. 赶紧在Boros卖1000 YU-ETH,锁定成本
  4. 不管费率怎么变,整体收益不受影响

现在ETH-YU池深度有500万美元,100 ETH以下的对冲滑点能控制在0.5%以内,挺实用的。

借贷利率也能对冲?

和Aave、Compound配合使用更有意思:

  1. 在Aave借1000 ETH,浮动利率4.5%
  2. 担心利率涨?买1000 YU-ETH(预期收益5%)
  3. 利率真涨到6%?YU赚的1.5%抵消利息成本
  4. 利率跌到3%?YU亏1%,但借款成本降1.5%,还赚0.5%

这样一来,借贷利率波动就被控制在±1%以内,财务报表好看多了。

套利策略:怎么薅Boros的羊毛?

交易所价差套利:白捡无风险收益

当Boros价格和交易所实际费率有偏差时,机会就来了。比如:

  • Binance BTC永续费率年化6%,Boros BTC-YU才5%
  • 操作步骤:
    1. 在Boros买BTC-YU(赚6%实际收益)
    2. 在Binance开BTC永续空单(付5%费率)
    3. 持有到YU到期,白赚1%差价

这种套利年化收益3%-5%,但每个币种容量只有10万美元左右,大资金玩不了。

跨期套利:不同期限的价格差

Boros有1周、1个月、3个月三种YU,当期限价格不合理时就能套利。比如:

  • 1个月YU收益4%,3个月YU收益6%
  • 买1个月YU,同时卖3个月YU
  • 等短期利率涨或长期利率跌,价差收敛就赚钱

历史数据显示,正常情况长期利率比短期高,但极端行情会倒挂,这时候套利机会就来了。

风险控制:这些坑要避开

主要风险点:

  1. 流动性风险:小币种YU池浅,买卖滑点大
  2. 定价偏差:市场情绪可能让价格偏离实际价值
  3. 合约风险:Boros合约还没经过第三方审计
  4. 监管风险:有些地方可能把YU当证券监管

实用工具推荐:

  • 监控工具:Coinglass、Bybt看实时资金费率
  • 套利扫描:Boros官网有”价差扫描器”,实时找套利机会
  • 仓位管理:单个YU仓位别超过总资产的15%
  • 止损设置:按历史波动率设动态止损(通常2倍标准差)

结语:DeFi利率市场的新玩具

Boros把资金费率这个最基础的金融变量做成了可交易资产,算是补上了DeFi利率市场的一块拼图。对机构来说,终于能在链上做完全对冲的策略;对散户来说,多了个靠波动率赚钱的新工具。

有意思的是,Pendle团队说以后还要把股票、国债这些传统资产的收益权也搬上来。不过创新归创新,智能合约风险、监管风险都得注意。毕竟在加密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从DeFi实验到固收帝国:Pendle PT的崛起之路

引言:熊市里的”加密定期存款”为何火了?

2023年加密熊市,比特币价格跌去70%,但有个叫Pendle的项目却悄悄涨了5倍。它既不发币也不搞NFT,而是做”加密世界的定期存款”——你把钱存进去,到期还本付息,年化收益稳定在5%-10%。

这就是Pendle的核心产品: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卖,就像把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分成两张票,你可以只买本金,或只买利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2021年的DeFi小实验,怎么变成管理超10亿美元资产的”固收帝国”?

2021-2022:疯狂想法!把利息拆出来单独卖

“如果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卖呢?”——Pendle的DeFi实验

2021年DeFi牛市,大家都在玩流动性挖矿:把钱存入Aave、Compound赚利息,同时拿代币奖励。但有个问题:利息和本金绑在一起,想提前退出就要损失收益

Pendle创始人想:”如果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呢?”比如你在Aave存了1000 USDC,年化收益5%,Pendle把它拆成两个代币:

  • PT(本金代币):到期给你1000 USDC本金
  • YT(收益代币):获得未来一年的50 USDC利息

你可以只卖YT——相当于”提前把利息换成现金”;或只买PT——相当于”打折买本金,到期赚差价”。

DeFi老玩家的”套利玩具”

早期Pendle就像”DeFi乐高的积木块”,支持把Aave、Compound的收益资产拆开卖。当时用户主要是DeFi老玩家,用它做复杂套利:

  • 买YT赚利息,同时做空对应的代币对冲风险
  • 低价收PT,到期兑换本金套利

2022年5月,Pendle锁仓金额(TVL)达到1.2亿美元,不算惊艳,但为后来的爆发埋下伏笔。

2023:熊市救命稻草!加密版”定期存款”火了

“FTX暴雷后,我只想保本”

2023年FTX暴雷后,用户终于明白:加密货币最缺的不是高收益,而是”保本”。Pendle抓住机会推出”USDC固定收益”:

  • 存入1000 USDC,买PT
  • 6个月后获得1000 USDC + 5%利息(25 USDC)
  • 相当于”加密世界的6个月定期存款”

这产品火了!当时银行存款利率才3%,而Pendle能做到5%-8%,还支持随时转让PT(虽然可能折价)。某加密基金经理说:”我们把20%的资金放在Pendle的PT上,比放在交易所活期安全多了。”

从”套利工具”到”理财神器”

以前用户用Pendle是为了套利,现在是为了”存钱”。2023年Q4,Pendle锁仓金额暴涨到5亿美元,用户增长300%。粉丝群里有人晒单:”存了1万美元,拿到Rosé的NFT,还赚了500美元利息!”

2024-2025:跨链固收帝国+现实资产,Pendle的野心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链布局

2024年,Pendle走出以太坊,登陆Avalanche、Arbitrum、Solana等8条链。在Arbitrum上,它支持GMX的交易手续费拆分;在Solana上,支持Raydium的流动性挖矿头寸拆分。多链策略让锁仓金额在2024年底突破10亿美元。

“加密货币的国债”——对接现实资产

最关键的一步是拥抱RWA(现实资产):

  • 2024年9月,上线”美国国债PT”:对接Circle的USDC国债收益,用户买PT到期获得国债利息
  • 2025年3月,支持”企业债拆分”:如特斯拉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可通过Pendle交易

传统基金经理评价:”现在我们通过Pendle配置加密资产,比直接买币风险可控多了。”

为什么是Pendle?三大成功密码

1. 拆分机制:把”鸡腿和鸡胸分开卖”

传统债券的痛点是”中途不能卖”,而Pendle通过PT+YT拆分,让本金和收益都能单独交易。这就像”把整只鸡拆成鸡腿、鸡胸卖”,满足不同需求。

竞争对手Notional只能做固定期限的定期存款,而Pendle像灵活的超市,你可以选1天、7天、365天的存款期限。

2. 踩准周期:熊市做”保本”,牛市做”创新”

  • 2021-2022牛市:做复杂DeFi乐高,吸引早期用户
  • 2023熊市:做简单固定收益,扩大用户群
  • 2024-2025复苏期:做RWA和多链,吸引机构

就像冲浪选手,Pendle总能站在浪头上。

3. 代币经济:让用户和协议一起赚钱

Pendle代币(PENDLE)不仅是治理代币,还能”贿赂”:

  • 用户质押PENDLE,可获得协议收入的70%
  • 项目方为了让自己的资产在Pendle上线,会买PENDLE投票

这让PENDLE代币价格从2023年的0.5美元涨到2025年的5美元,早期用户赚翻了。

未来挑战:固收帝国的边界在哪里?

1. 监管风险:”保本”承诺会引来SEC吗?

Pendle一直强调”PT不是保本产品,只是预期收益”,但用户认知里它就是”定期存款”。如果SEC认定PT是”证券”,可能要求Pendle注册,增加合规成本。

2. 传统金融巨头入场

2025年,高盛、摩根大通都推出了”加密固收产品”,利率和Pendle差不多,但背靠传统金融牌照。Pendle需要证明”DeFi原生平台”比”传统金融+区块链”更有优势。

3. RWA的”最后一公里”

对接现实资产需要和银行、托管机构合作,这可能让Pendle失去”去中心化”优势,变得更像”中心化交易所的理财模块”。

结语:从”实验”到”帝国”,Pendle的启示

Pendle的崛起告诉我们:DeFi的终极目标不是颠覆金融,而是”做传统金融做不到的事”——比如24小时交易的”可拆分债券”,无需中介的”全球定期存款”。

未来,Pendle可能会成为”加密世界的固收超市”:股票分红、房地产租金、知识产权收益……只要是”未来现金流”,都能拆分成PT和YT交易。

但别忘了:金融的核心是”信任”。Pendle从DeFi实验走到今天,靠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熊市里用户对”保本”的渴望。下一个周期,它还能抓住新的需求吗?我们拭目以待。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