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DeFi实验

【光哥数币】从DeFi实验到固收帝国:Pendle PT的崛起之路

引言:熊市里的”加密定期存款”为何火了?

2023年加密熊市,比特币价格跌去70%,但有个叫Pendle的项目却悄悄涨了5倍。它既不发币也不搞NFT,而是做”加密世界的定期存款”——你把钱存进去,到期还本付息,年化收益稳定在5%-10%。

这就是Pendle的核心产品: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卖,就像把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分成两张票,你可以只买本金,或只买利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2021年的DeFi小实验,怎么变成管理超10亿美元资产的”固收帝国”?

2021-2022:疯狂想法!把利息拆出来单独卖

“如果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卖呢?”——Pendle的DeFi实验

2021年DeFi牛市,大家都在玩流动性挖矿:把钱存入Aave、Compound赚利息,同时拿代币奖励。但有个问题:利息和本金绑在一起,想提前退出就要损失收益

Pendle创始人想:”如果把利息和本金拆开呢?”比如你在Aave存了1000 USDC,年化收益5%,Pendle把它拆成两个代币:

  • PT(本金代币):到期给你1000 USDC本金
  • YT(收益代币):获得未来一年的50 USDC利息

你可以只卖YT——相当于”提前把利息换成现金”;或只买PT——相当于”打折买本金,到期赚差价”。

DeFi老玩家的”套利玩具”

早期Pendle就像”DeFi乐高的积木块”,支持把Aave、Compound的收益资产拆开卖。当时用户主要是DeFi老玩家,用它做复杂套利:

  • 买YT赚利息,同时做空对应的代币对冲风险
  • 低价收PT,到期兑换本金套利

2022年5月,Pendle锁仓金额(TVL)达到1.2亿美元,不算惊艳,但为后来的爆发埋下伏笔。

2023:熊市救命稻草!加密版”定期存款”火了

“FTX暴雷后,我只想保本”

2023年FTX暴雷后,用户终于明白:加密货币最缺的不是高收益,而是”保本”。Pendle抓住机会推出”USDC固定收益”:

  • 存入1000 USDC,买PT
  • 6个月后获得1000 USDC + 5%利息(25 USDC)
  • 相当于”加密世界的6个月定期存款”

这产品火了!当时银行存款利率才3%,而Pendle能做到5%-8%,还支持随时转让PT(虽然可能折价)。某加密基金经理说:”我们把20%的资金放在Pendle的PT上,比放在交易所活期安全多了。”

从”套利工具”到”理财神器”

以前用户用Pendle是为了套利,现在是为了”存钱”。2023年Q4,Pendle锁仓金额暴涨到5亿美元,用户增长300%。粉丝群里有人晒单:”存了1万美元,拿到Rosé的NFT,还赚了500美元利息!”

2024-2025:跨链固收帝国+现实资产,Pendle的野心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链布局

2024年,Pendle走出以太坊,登陆Avalanche、Arbitrum、Solana等8条链。在Arbitrum上,它支持GMX的交易手续费拆分;在Solana上,支持Raydium的流动性挖矿头寸拆分。多链策略让锁仓金额在2024年底突破10亿美元。

“加密货币的国债”——对接现实资产

最关键的一步是拥抱RWA(现实资产):

  • 2024年9月,上线”美国国债PT”:对接Circle的USDC国债收益,用户买PT到期获得国债利息
  • 2025年3月,支持”企业债拆分”:如特斯拉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可通过Pendle交易

传统基金经理评价:”现在我们通过Pendle配置加密资产,比直接买币风险可控多了。”

为什么是Pendle?三大成功密码

1. 拆分机制:把”鸡腿和鸡胸分开卖”

传统债券的痛点是”中途不能卖”,而Pendle通过PT+YT拆分,让本金和收益都能单独交易。这就像”把整只鸡拆成鸡腿、鸡胸卖”,满足不同需求。

竞争对手Notional只能做固定期限的定期存款,而Pendle像灵活的超市,你可以选1天、7天、365天的存款期限。

2. 踩准周期:熊市做”保本”,牛市做”创新”

  • 2021-2022牛市:做复杂DeFi乐高,吸引早期用户
  • 2023熊市:做简单固定收益,扩大用户群
  • 2024-2025复苏期:做RWA和多链,吸引机构

就像冲浪选手,Pendle总能站在浪头上。

3. 代币经济:让用户和协议一起赚钱

Pendle代币(PENDLE)不仅是治理代币,还能”贿赂”:

  • 用户质押PENDLE,可获得协议收入的70%
  • 项目方为了让自己的资产在Pendle上线,会买PENDLE投票

这让PENDLE代币价格从2023年的0.5美元涨到2025年的5美元,早期用户赚翻了。

未来挑战:固收帝国的边界在哪里?

1. 监管风险:”保本”承诺会引来SEC吗?

Pendle一直强调”PT不是保本产品,只是预期收益”,但用户认知里它就是”定期存款”。如果SEC认定PT是”证券”,可能要求Pendle注册,增加合规成本。

2. 传统金融巨头入场

2025年,高盛、摩根大通都推出了”加密固收产品”,利率和Pendle差不多,但背靠传统金融牌照。Pendle需要证明”DeFi原生平台”比”传统金融+区块链”更有优势。

3. RWA的”最后一公里”

对接现实资产需要和银行、托管机构合作,这可能让Pendle失去”去中心化”优势,变得更像”中心化交易所的理财模块”。

结语:从”实验”到”帝国”,Pendle的启示

Pendle的崛起告诉我们:DeFi的终极目标不是颠覆金融,而是”做传统金融做不到的事”——比如24小时交易的”可拆分债券”,无需中介的”全球定期存款”。

未来,Pendle可能会成为”加密世界的固收超市”:股票分红、房地产租金、知识产权收益……只要是”未来现金流”,都能拆分成PT和YT交易。

但别忘了:金融的核心是”信任”。Pendle从DeFi实验走到今天,靠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熊市里用户对”保本”的渴望。下一个周期,它还能抓住新的需求吗?我们拭目以待。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