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bitcoin asia 2025

【光哥数币】Bitcoin Asia 2025 肖风:数字资产金库(DAT)——加密资产链下转移的最优解

2025年8月28日,HashKey Group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风博士在Bitcoin Asia 2025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提出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数字资产金库) 有望成为加密资产从链上向链下转移的最佳实现路径。肖风强调,DAT作为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在流动性机制、风险隔离、杠杆结构和资产保护等方面较传统ETF具有显著优势,代表着加密资产进入传统金融领域的”合规桥梁”。

DAT的四大核心优势

1. 流动性机制更优

DAT大幅提升资产流转效率,克服了传统ETF申赎流程耗时较长的痛点。肖风指出,ETF通常需要通过三级中介机构完成申赎,整个过程耗时1-2天;而DAT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实时结算,资产转移可在分钟级完成,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灵活、迅捷的资产移动通道。

2. 价格弹性与风险隔离能力更强

DAT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市值波动性(Market Value Volatility),并具备天然风险隔离特性。这种设计为机构投资者创造了更丰富的套利策略与工具选择,特别是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DAT的风险隔离机制能有效保护底层资产价值。

3. 杠杆结构更科学

DAT公司往往设计具有杠杆效应的融资架构。相比单纯持有加密货币等待升值,DAT通过结构化融资安排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资本溢价空间。肖风强调,这种杠杆设计并非简单放大风险,而是通过资产池多元化配置实现风险收益比的优化。

4. 内置资产保护机制

DAT具备天然”下跌保护”功能:当其股价低于所持底层资产净值时,投资者可折价买入比特币或相关ETF,而这种折价状态通常会被市场迅速修正回归净值。这种机制类似于传统金融中的”净值回归套利”,但DAT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自动化触发与执行

技术实现路径与监管适配性

技术架构基础

DAT的实现依赖于HashKey Group自主研发的HashKey Chain区块链基础设施,该链基于以太坊二层(Layer 2)构建,兼顾高效低成本和金融机构所需的合规性。其核心技术特点包括:

  • 跨链互通能力:支持与主流公链及传统金融系统的数据交互
  • 智能合约自动化:实现申赎、结算、风控等流程的代码化执行
  • 链上审计轨迹:所有交易可追溯,满足香港证监会(SFC)的监管要求

香港监管框架适配

DAT模式高度契合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及最新的数字资产交易/托管服务发牌制度。根据2025年6月27日公布的立法建议,DAT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合规运营:

  1. 申请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牌照,成为持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
  2. 采用”链上登记+传统托管“的混合模式,满足机构投资者的资产保管需求
  3. 接入金管局监管沙盒,实现创新业务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HashKey Group的实践案例

GF Token:DAT的雏形探索

2025年6月,HashKey Chain与广发证券(香港)合作推出的GF Token展现了DAT的核心设计理念。该代币化证券具备以下特征:

  • 支持多渠道分销(广发证券及HashKey Exchange)
  • 实现每日计息与申赎
  • 采用”链上记账+线下兑付”的混合架构
  • 支持美元、港币及离岸人民币三种币种

尽管GF Token尚未完全实现DAT的全部特性,但其多渠道流通、实时上链记录等设计已为DAT模式奠定了技术与合规基础。

未来展望与挑战

肖风预测,DAT将在未来3-5年成为连接Web3资产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但实现这一愿景仍需克服以下挑战:

  1. 市场教育:机构投资者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认知与接受需要时间
  2. 跨境监管协调:不同司法管辖区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差异可能阻碍DAT的全球化
  3. 技术标准统一:跨链交互、资产确权等技术标准有待行业共识形成

演讲原文引用

“当加密资产从链上走向链下,从Crypto原生市场进入传统股票市场,DAT可能是比ETF更好的实现路径。它不仅在技术上可行,更在结构上为加密资产进入传统金融领域搭建了更稳健、高效的桥梁。”

—— 肖风,Bitcoin Asia 2025主题演讲

#香港 #BitcoinAsia #肖风 #HashKey #DeFi #RWA #DAT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赵长鹏2025年8月香港大学演讲要点与观点

2025年8月27日,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在香港大学”加密金融论坛2025″发表主题演讲,与港大副校长林晨教授围绕Web3全球格局、核心赛道机遇及香港定位展开深度对话。作为加密行业标志性人物,赵长鹏结合币安实践经验,从稳定币竞争、RWA落地、交易所发展等维度,为香港发展数字金融提供战略建议,引发业界对监管与创新平衡的广泛讨论。

一、稳定币:货币国际化的新战场

1. 美元稳定币的全球渗透逻辑

赵长鹏直指USDT/USDC的本质是”美元扩展器”:

  • 市场现状:1000亿美元规模的美元稳定币中,90%用户位于美国以外,通过区块链实现传统银行体系无法覆盖的”无账户美元”渗透
  • 商业模式:以币安合作的BUSD为例,2019-2023年零复杂运营实现230亿美元市值,仅靠品牌授权和免费提现政策即占据市场份额
  • 监管博弈:美国《GENIUS Act》通过立法限制CBDC(央行数字货币),同时为稳定币提供监管框架,全球20+国家跟进法定货币上链试验

2. 香港的稳定币机遇

针对香港如何突破USDT/USDC垄断,赵长鹏提出:

  • 核心矛盾:稳定币的跨境自由流通属性与外汇管制存在根本张力,需设计”定向流通场景”等灵活机制
  • 破局路径:依托离岸人民币优势,探索”数字人民币稳定币”,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Web3通道
  • 政策借鉴:参考美国”监管适配市场”思路,避免过度监管导致创新流失(如全球CBDC试点零采用率困境)

二、RWA:实物资产代币化的现实瓶颈

1. 上链资产的生死线

赵长鹏直言”万物皆可代币化”是伪命题:

  • 非金融资产陷阱:以香港地产为例,低波动性导致交易需求弱,1亿资金可能因订单簿深度不足无法快速变现,陷入”流动性低→交易更少”恶性循环
  • 金融资产优势:股票、债券等已高度数字化资产天然适配区块链,美国试点显示其代币化关键障碍在于监管定性(证券/商品属性未明确)
  • 流动性标准:成功的RWA需满足”日换手率>0.5%”,当前非金融资产代币化项目平均年换手率仅0.3%

2. 香港的RWA战略

建议香港聚焦金融资产代币化:

  • 港交所机遇:若港交所不推动资产上链,可能重蹈”错过互联网浪潮”覆辙,需抢占股票代币化先发优势
  • 监管突破:需明确代币化资产的法律地位,简化牌照申请流程,吸引全球资产通过香港上链
  • 生态协同:联合券商、资管机构开发”代币化+衍生品”复合产品,提升市场深度

三、交易所竞争:流动性为王的生存法则

1. 传统监管思路的误区

批判”本地化隔离”监管模式:

  • 成本陷阱:单独搭建符合本地监管的交易系统需10亿美元级投入,数百名安全专家维护
  • 流动性死穴:香港800万人口无法支撑有效交易,小额订单即可能导致价格滑点超过5%
  • 成功案例:全球交易所通过共享流动性池(如币安模式)实现0.01%滑点,80%订单在1秒内成交

2. 香港的破局方向

提出”开放适配”监管框架:

  • 政策迭代:放宽加密资产上市限制,当前香港交易所仅支持25种加密货币,远低于全球主流平台的600+
  • 生态协同:吸引Coinbase、Kraken等全球交易所设立区域总部,允许接入全球流动性
  • 竞争壁垒:打造”监管沙盒+税务优惠”组合拳,弥补交易深度不足劣势

四、香港的Web3定位建议

1. 战略优先级排序

赵长鹏建议香港聚焦三大方向:

  1. 数字资产交易:先做深加密货币交易,再逐步扩展至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
  2. 跨境支付试点:利用大湾区优势,测试数字人民币稳定币跨境流通
  3. 监管科技输出:将合规框架打包为”香港标准”,向东南亚推广

2. 风险警示

提醒避免三大陷阱:

  • 生态孤岛化:参考新加坡全面区块链转型导致资源分散,需集中资源突破关键点
  • 零售市场过度监管:对散户参与设置合理门槛而非全面限制,培育本土用户基础
  • 政策摇摆风险:保持监管连贯性,避免”一刀切”政策打击行业信心

数据来源

  1. 香港大学”加密金融论坛2025″现场实录(2025-08-27)
  2. 币安《稳定币生态报告2025》
  3. 香港证监会《虚拟资产监管框架咨询文件》
  4. CoinGecko RWA市场数据(2025年H1)
  5. 美国财政部《稳定币监管白皮书》

#加密货币#赵长鹏#香港大学演讲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