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每日动态

加密货币行业每日最新动态

【光哥数币】美国《GENIUS Act》对香港稳定币与比特币ETF监管的借鉴

法案核心条款与监管创新

1. 稳定币监管框架

美国《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于2025年7月正式生效,构建了全球首个联邦层面的稳定币监管体系:

  • 分级监管机制:市值超100亿美元的发行商由美联储监管,小型发行人可选择州级牌照,实现”大国联邦制”监管协同
  • 储备资产要求:强制100%准备金覆盖,允许投资短期国债(≤90天)、美联储存款及回购协议,单只国债持仓不超过30%
  • 发行主体限制:禁止市值超75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如Meta、亚马逊)控股稳定币发行人,防范”大科技垄断支付基础设施”

法案通过后市场反应显著:USDC市值3个月内增长40%至1800亿美元,Circle公司凭借国债投资年化收益达4.2%,较香港同类机构高1.5个百分点。

2. 比特币ETF审批革新

法案第3章专门设立”数字商品ETF快速通道”:

  • 简化审核流程:将SEC审批时限从240天压缩至45天,要求发行人提供”做市商承诺函”(日均交易量不低于5000万美元)
  • 持仓透明度:每日披露ETF底层资产托管地址,允许投资者链上验证持仓真实性
  • 税收优惠试点:持有超1年的ETF份额资本利得税减免20%,刺激长期资金入场

数据显示,法案通过后首月美国比特币ETF净流入达67亿美元,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 ETF规模突破300亿美元,流动性较香港同类产品高3倍。

美港监管框架对比分析

1. 稳定币监管差异

维度美国《GENIUS Act》香港《稳定币条例》
监管主体联邦(美联储)与州监管机构协同香港金融管理局集中监管
储备资产短期国债、回购协议(灵活性高)现金及等价物(流动性优先)
赎回要求T+1工作日兑付72小时强制赎回
准入门槛联邦牌照无最低资本要求2500万港元实缴资本
国际适配限制非美元稳定币合规性支持多币种锚定(港元、美元、欧元)

香港金管局在2025 Bitcoin Asia会议上承认,现行储备资产政策导致持牌机构年化收益仅2.7%,低于美国同行,正研究引入短期国债投资试点。

2. 比特币ETF机制差异

美国通过三项创新提升ETF市场活力:

  1. 做市商激励:给予流动性提供者0.05%交易返佣,深度做市商额外获得期权对冲额度
  2. 跨市场套利通道:允许ETF份额与现货市场T+0转换,折溢价率控制在0.3%以内
  3. 机构定制服务:推出”ETF质押借贷”功能,支持机构投资者以持仓获取融资(质押率65%)

相比之下,香港比特币ETF仍存在三方面瓶颈:缺乏做市商激励机制、跨交易所结算效率低(T+2)、未开放质押功能,导致日均成交额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5。

香港政策适配建议

1. 稳定币监管优化路径

(1)储备资产多元化

  • 试点国债投资:允许持牌机构将30%储备金投资于香港政府债券及外汇基金票据,预计可提升年化收益1.2-1.8个百分点
  • 引入流动性分级:根据储备资产流动性给予风险权重(现金0%、国债20%、AAA级企业债50%),总风险加权资产不超过发行规模的15%

(2)监管沙盒创新

借鉴美国”监管试点”经验,在香港数码港设立”多币种稳定币沙盒”:

  • 跨境结算测试:允许参与机构以数字人民币-港元稳定币进行原子兑换,交易限额逐步从500万提升至2亿港元
  • 收益型产品试点:开发”稳定币+货币市场基金”组合产品,年化收益可达3.5%,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分配收益

2. 比特币ETF机制革新

(1)交易基础设施升级

  • 建立跨所结算系统:联通港交所与币安香港站,实现ETF份额与现货的T+1跨市场转换
  • 做市商激励计划:对提供连续双向报价(买卖价差≤0.2%)的机构,减免30%交易费用

(2)产品生态拓展

  • 推出行业主题ETF:开发”比特币矿业ETF”,跟踪全球前20家矿企股票及矿机制造商,降低散户投资门槛
  • 质押融资功能:参考美国经验,允许投资者以ETF份额质押获取港元贷款,质押率不超过70%,融资利率较传统贷款低1.5个百分点

实施路径与预期影响

1. 分阶段推进计划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的《虚拟资产监管白皮书》中明确:

  • 短期(0-6个月):修订《稳定币条例》附属法例,允许储备资产投资香港政府债券
  • 中期(6-12个月):推出比特币ETF做市商激励计划,目标提升日均成交额至50亿港元
  • 长期(1-2年):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稳定币跨境结算通道”,对接GENIUS Act框架下的美国稳定币系统

2. 市场影响预测

  • 稳定币领域:多元化储备政策预计吸引渣打、汇丰等机构发行多币种稳定币,香港稳定币总市值有望从当前800亿增至1500亿港元
  • 比特币ETF:交易机制优化后,预计2026年净流入达120亿港元,占亚洲ETF市场份额提升至25%
  • 国际资本流动:与美国监管框架的协同,将促使跨境套利资金规模增长40%,年化交易量突破3000亿港元

结语:监管协同的”香港方案”

美国《GENIUS Act》通过”金融安全+创新激励”双轨制,为全球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监管提供参考模板。香港需在三方面实现突破:

  1. 监管哲学:从”风险厌恶”转向”可控创新”,在储备资产灵活性与金融稳定间寻找平衡
  2. 基础设施:加速区块链结算系统建设,缩小与美国在跨市场套利效率上的差距
  3. 国际协作:与美联储建立稳定币监管互惠安排,实现储备资产跨境互认

正如香港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在Bitcoin Asia 2025主题演讲中强调:”我们既要守住金融安全底线,也要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全球加密资本,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监管智慧的体现。”

光哥数币出品•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2025香港虚拟资产枢纽定位:稳定币条例与RWA代币发展

监管框架:从政策宣言到法律落地

1. 《稳定币条例》的核心条款与战略意义

2025年5月颁布、8月1日正式生效的《稳定币条例》标志着香港虚拟资产监管进入制度化阶段。该条例构建了三大监管支柱:

监管维度具体要求市场影响
牌照准入最低实缴资本2500万港元,必须在香港设有实体办事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筛选具备实力的发行主体
储备管理1:1以高流动性资产(国债、央行票据等)储备,每月公开审计报告确保代币稳定性,防范Terra/UST式崩盘风险
跨境适用无论发行地,凡挂钩港元、美元或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均需遵守条例扩大监管覆盖范围,避免监管套利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总裁余伟文指出,该条例通过”同一业务、同一风险、同一监管“原则,在保障投资者安全与促进创新间取得平衡。据测算,条例实施后香港稳定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突破500亿港元,其中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占比将达35%。

2. ASPIRe路线图与RWA代币化基础设施

香港证监会2月发布的ASPIRe路线图为RWA代币化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 连接(Access):建立跨链网关,支持传统金融系统与区块链网络互联互通
  • 保障(Safeguards):推出虚拟资产托管安全标准,要求冷钱包采用HSM硬件加密(FIPS 140-2认证)
  • 基建(Infrastructure):HashKey Chain作为合规公链,已支持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代币化发行

叶志衡在路线图发布会上强调:”香港不追求成为无监管的创新洼地,而是要打造可信的资产数字化枢纽。”截至2025年Q2,香港已有7家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托管资产规模突破500亿美元。

稳定币生态:从支付工具到金融基础设施

1. 多币种稳定币体系的竞争格局

香港稳定币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

  • 美元稳定币:USDT、USDC占据主导,约1000亿美元资金通过香港银行体系进行储备资产托管
  • 港元稳定币:汇丰银行发行的HKDG已接入FPS系统,支持7×24小时实时转账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中银香港发行的CNHST与跨境支付系统CIPS对接,降低企业汇改成本

赵长鹏在Bitcoin Asia 2025演讲中指出:”稳定币是货币国际化的区块链载体。香港若能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与DAT(数字资产金库)结合,将在RWA赛道形成独特优势。”

2. 稳定币在RWA中的应用场景

稳定币为RWA代币化提供关键基础设施:

  1. 定价基准:GF Token以SOFR(美国隔夜担保融资利率)为计息基准,实现美元资产的链上定价
  2. 结算媒介:HashKey Exchange支持稳定币与代币化证券的原子交换,结算时间从T+2缩短至分钟级
  3. 跨境流通:利用稳定币实现RWA的24小时不间断交易,降低传统银行间市场的时区限制

香港金融发展局的研究显示,稳定币结算可使跨境RWA交易成本降低40-60%,尤其利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融资场景。

RWA代币化实践:案例与趋势

1. GF Token:多币种计息证券的标杆

2025年6月,广发证券(香港)基于HashKey Chain发行的GF Token开创合规化资产代币化新模式:

  • 币种多样性:支持美元、港元、离岸人民币三币种,满足跨境投资者需求
  • 混合托管模式:投资者可选择链上钱包或传统证券账户持有,兼顾合规性与灵活性
  • 每日计息机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计算利息,解决传统证券付息周期长的痛点

CertiK首席执行官Ronghui Gu评价:”GF Token证明了监管科技(RegTech)与区块链技术的协同效应,其身份绑定和受限转让机制为其他RWA项目提供了参考。”

2. 资产代币化的行业渗透路径

香港RWA代币化正沿”高流动性资产→低流动性资产“梯度推进:

  • 第一梯队(股票、债券):港交所计划2026年试点恒生指数成分股代币化,初期选择5-8只高市值股票
  • 第二梯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领展房产基金拟将旗下商场资产拆分为100港元最小交易单位
  • 第三梯队(艺术品、知识产权):香港艺术发展局联合苏富比推出艺术品代币化平台,采用NFT+实物托管模式

赵长鹏提醒:”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上链,金融属性越强、交易频率越高的资产,代币化后的价值提升越显著。”

竞争优势与挑战:香港的定位与未来

1. 独特竞争优势

香港作为虚拟资产枢纽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

  • 制度衔接:普通法体系与中国内地监管框架的双向兼容,便于资产跨境流动
  • 基础设施:HashKey Chain、OSL等持牌机构构建完整生态,支持从发行到结算的全流程
  • 人才储备:汇聚传统金融(前高盛、摩根士丹利高管)与Web3人才(区块链开发者占比达15%)

叶志衡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香港的目标不是复制新加坡或迪拜,而是成为连接中国与全球的数字资产桥梁。”

2.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解决方案
跨境监管协调不同司法管辖区对RWA分类存在差异(如证券/商品属性界定)加入IOSCO跨境代币化资产工作组,推动监管标准互认
技术标准统一各公链采用不同的资产代币化协议,导致互操作性不足推广ISO/TC 307区块链国际标准,开发跨链资产转换协议
市场教育不足传统机构对RWA认知有限,参与度低于预期香港投资推广署推出”数字资产培训计划”,2025年目标培训1000名金融从业者

未来展望:2026-2030年发展路径

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划的三阶段发展蓝图

  1. 基础建设期(2025-2026):完善稳定币储备审计机制,实现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代币化
  2. 生态扩张期(2027-2028):推动房地产、知识产权等非标准化资产上链,建立跨链结算网络
  3. 全球枢纽期(2029-2030):形成以香港为中心的RWA跨境流通体系,目标占全球资产代币化市场份额25%

正如肖风在Bitcoin Asia 2025演讲中所言:”香港的优势在于将监管确定性转化为市场信心,这是其他司法管辖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