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数字资产

【光哥数币】22家香港银行获批销售数字资产相关产品

一、获批背景与监管框架

2025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公布,截至7月中旬已有22家银行获准销售数字资产相关产品,标志着香港传统金融机构全面切入数字资产领域。这一进展是香港推进”全球数字资产中心”战略的关键落地,呼应《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的”LEAP框架”,通过法律与监管优化(Legal and regulatory streamlining)构建合规生态。

监管依据主要包括:

  • 牌照升级制度:银行通过升级原有证券交易牌照(1号牌)获得虚拟资产交易权限,需满足反洗钱(AML)、客户身份验证(KYC)等合规要求。
  • 资本监管标准:同步实施巴塞尔加密资产监管标准,将数字资产分为第1组(合规通证化资产、稳定币)和第2组(高风险加密货币),后者风险权重高达1250%。
  • 投资者保护:仅向”合资格投资者”(如投资组合超800万港元的个人)开放,禁止向零售用户销售高风险产品。

二、产品类型与业务范围

获批银行可提供的数字资产相关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类:

  1. 基础加密货币交易
  2. 支持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等主流加密货币,通过综合账户实现与股票、基金等传统资产的统一管理。例如众安银行作为亚洲首家零售加密货币交易银行,提供BTC/ETH交易及90天0佣金优惠。
  3. 代币化金融产品
  4. 涵盖代币化存款(如汇丰银行推出的港元/美元代币化存款,实现7×24小时企业间转账)、代币化基金(如贝莱德参与发行的含10%数字资产的投资组合)及代币化债券(香港政府试点发行的通证化国债)。
  5. 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6. 5家银行获授权提供加密货币托管,采用冷钱包+多重签名技术,例如渣打银行与安拟集团合作开发的机构级托管系统。

三、市场影响与典型案例

  1. 行业格局重塑
  2. 中资银行与国际机构分庭抗礼:招银国际成为首家获批的中资银行系券商,支持BTC/ETH/USDT交易;汇丰、渣打等国际银行则侧重企业级代币化解决方案(如汇丰与蚂蚁国际合作的区块链结算系统)。-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银行数字资产交易总额达261亿港元,同比激增233%,超过2024年全年规模。
  3. 典型机构案例
    • 众安银行(ZA Bank):零售业务标杆,支持小额加密货币交易(门槛600港元),2025年上半年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72%,客户存款突破211亿港元。
  • 招银国际:机构服务代表,仅向合资格投资者开放,提供”传统资产+加密货币”跨市场配置策略,获批后带动母公司招商银行港股股价上涨12%。
  • 汇丰银行:技术创新先锋,推出基于区块链的代币化存款服务,实现跨境支付成本降低40%、结算时间从T+2缩短至实时。

四、挑战与未来趋势

  1. 现存挑战
    • 合规成本高企:银行需投入巨资升级风控系统,如链上交易监控、智能合约审计等,中小银行难以承担。
  • 跨境监管协调:需平衡香港与内地(如资本项下外汇管制)、欧盟(MiCA法案)的监管差异,避免合规冲突。
  1. 发展方向
    • 产品多元化:2026年计划推出稳定币跨境支付(锚定港元/人民币双币种稳定币)、NFT质押融资等创新业务。
  • 技术融合:探索央行数字货币(数码港元)与商业银行数字资产的互联互通,测试离线支付、可编程支付等场景。

五、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启示

香港模式展现了”监管先行、机构主导”的数字资产发展路径,通过传统金融机构的合规化入场,既降低了创新风险,又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可信通道。这一经验为新加坡、伦敦等竞争对手提供了参考,预示着全球数字金融竞争将从”野蛮生长”转向”规则主导”的新阶段。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未来5年,没有配置数字资产的中产家庭,会不会返贫?

以下是针对数字资产配置与中产家庭财务风险关系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政策、市场动态及数据支撑:


一、中产返贫风险:数据与核心陷阱

  1. 家庭负债率与破产数据
    • 奢侈品负债:年入50万的中产家庭,因房贷(月供2.3万)、豪车(宝马月贷1.2万)、国际教育(年均28.7万)等支出,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
    • 自杀式创业:存款达年收入2-3倍(约30万)时,风险偏好异常升高。奶茶店加盟等创业项目存活率不足2年,90%的加盟商亏损超20万。
    • 中国家庭负债率已达137%,远超国际安全警戒线(90%)。2025年数据显示,35-55岁中年人群占个人破产案例的72%。
    • 返贫两大陷阱
  2. 数字金融的“U型效应”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研究表明:
    • 数字金融对返贫风险呈U型影响——适度使用降低脆弱性,滥用则加剧风险。
    • 金融素养低、收入低、低市场化地区家庭更易受数字金融负面影响。

二、数字资产配置缺失的机会成本

(1)机构与政策加速布局

领域事件潜在影响
美国401(k)特朗普2025年8月行政令允许加密货币纳入退休计划,解锁数万亿美元资产若1%的401(k)资金配置加密资产,将带来800亿美元新增需求
上市公司阜博集团(03738.HK)凭借RWA(实体资产代币化)技术,周股价涨57%;蚂蚁数科完成首单算力RWA,底层为AI服务器RWA总锁仓量达125亿美元(年增124%),释放非流动性资产价值
对冲基金高盛策略师将比特币与黄金、白银并列作为“价值储存”资产,推荐纳入投资组合对冲波动机构配置推动比特币成为“数字黄金”,分散传统资产风险。

(2)稳定币监管框架成型

  • 美国《GENIUS法案》(2025年7月生效):要求稳定币100%现金或国债储备,赋予持有人破产优先权,推动合规稳定币供应量向2-4万亿美元增长(2030年)。
  • 香港稳定币牌照制(2025年8月生效):强制发行方持牌,推动HKDR(港币稳定币)等合规产品落地,吸引跨境资金。

三、未配置数字资产的家庭面临的风险

  1. 财富增值滞后
    • 传统资产(房产、存款)收益率下行:中国房价2024年暴跌,部分房产拍卖价仅为原值68%
    • 数字资产(如比特币、RWA)成为对冲通胀和法币贬值的工具,高盛组合中占比关键。
  2. 抗风险能力弱化
    • 中产家庭收入结构单一,依赖工资。失业或降薪(如2024年行业降薪40%)直接导致返贫
    • 数字资产(如算力RWA)提供新型收益来源,蚂蚁数科项目吸引境外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四、中产家庭配置策略建议

(1)原则性框架

策略具体措施案例参考
控制负债房贷≤收入的30%;车价≤房产1%(500万房产配5万以下车)避免“伪精致”消费陷阱。
应急资金分层储备18个月生活费分三层:活期存款(3个月)+短期理财(3个月)+硬通货(金条/茅台)深圳家庭转公立学校,定投指数基金5年攒48万。
数字资产渐进配置初期配置≤5%(参考401(k)建议上限),侧重BTC、合规稳定币、RWA基金高盛组合:科技股+黄金/白银/BTC+美元空头。

(2)重点工具选择

  • RWA基金:香港首只主动管理型代币化债券基金(Global Nexus Income Tokenised LPF),投资国债、企业债等实体资产,ERC-20代币形式发行。
  • 抗周期副业:结合数字技能(如AI训练师、跨境电商),月收入可达3万,对冲职业风险

五、结论:配置数字资产是防御性刚需

未来5年,中产家庭若完全回避数字资产,可能面临三重挤压:传统资产收益衰减、负债成本刚性、收入来源单一。而机构入场(401(k)、上市公司RWA)与监管合规化(GENIUS法案、香港牌照)大幅降低数字资产系统性风险。建议以≤5%仓位起步,侧重BTC、稳定币、RWA基金等标的,作为对抗返贫的“数字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