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对冲基金Fortress

Michael Novogratz:华尔街难民的加密革命

引言:从福布斯富豪到纹身反思者

2022年5月那个疯狂的周末,Michael Novogratz盯着手机屏幕上Terra Luna的K线图——72小时内,这枚曾被他称为”区块链美联储”的代币从80美元跌到0.0001美元,600亿市值灰飞烟灭。你敢信?这位前高盛合伙人不仅没删号跑路,反而在胳膊上纹了个新月纹身,还写了封公开信:”这伤疤会提醒我,再聪明的模型也测不准人性的贪婪。”

老诺从来不是典型的华尔街人。当其他大佬还在纠结美联储加息时,他带着摔跤队队长的狠劲闯进加密世界,用被传统金融抛弃的”难民经验”,硬生生建起一座横跨两个时代的金融桥梁。

一、华尔街的背叛与重生

1. 高盛神童的崛起与放逐

1992年,26岁的Novogratz穿着借来的西装闯进高盛香港办公室。记住啊,这哥们可是普林斯顿摔跤队队长,骨子里就不信”不可能”三个字。在香港一待就是七年,正好撞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别人忙着抛售,他却带着团队做空泰铢,一战成名,34岁就成了高盛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但华尔街的规矩容不下刺头。2001年,他因为坚持重仓巴西市场和管理层闹翻,被”体面地请走”。说白了,就是被传统金融体系扫地出门了。

2. Fortress的巅峰与坠落

2002年加入对冲基金Fortress时,老诺把摔跤场上的狠劲全使出来了。管理23亿美元宏观基金,2007年公司上市时,他的身家飙到15亿,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你以为这就到顶了?2015年巴西雷亚尔崩盘,他赌错方向,基金亏掉28%,个人财富缩水到只剩5000万美元。

“被传统金融抛弃的感觉,就像被摔出摔跤垫外。”正是这段”难民经历”,让他2017年加密寒冬时敢逆势加仓——”我懂失去一切的滋味,所以不怕赌上剩下的。”

二、加密拓荒:用华尔街工具开垦蛮荒

1. 700万到2.5亿的蜕变

2013年比特币才100美元时,赋闲在家的老诺随手买了700万。2017年ETH从1美元涨到1400美元,账户瞬间多了2.5亿。但真正让他疯狂的不是钱,是顿悟:”这不是泡沫,是整个金融基础设施的重建!”

举个栗子,他带着高盛通讯录拜访Vitalik时,直接掏出宏观交易员的看家本领:

  • 把比特币比作”数字黄金”,用M2货币模型算出来2万美元的目标价
  • 教矿工们用”利率互换”对冲算力成本,这可是华尔街玩了几十年的老把戏

2. 银河帝国的合规战争

2018年,老诺砸了3.5亿美元创立Galaxy Digital,还借壳在多伦多上市,成了首家加密投行。这哥们太懂传统金融的套路了:

  • 花三年时间拿下美国、欧盟、香港全牌照,合规成本烧了2500万美元,光律师团队就养了40人
  • 从高盛挖来60%的高管,连固定收益明星Richard Kim都被他说动,打造”加密版高盛”
  • 2020年推出首只SEC合规基金,硬是说服保险公司把1%资产投进加密,现在管理规模已经75亿美元

三、逆向投资哲学:在危机中播种

1. 四次关键抄底

老诺的加密投资简直就是本”逆向操作教科书”:

  • 2018年熊市,比特币跌到3000美元,他天天在CNBC喊”黄金坑来了”,自己偷偷加仓,平均成本4200美元
  • 2020年312崩盘,疫情恐慌让BTC暴跌70%,他动用银河自有资金扫货1.5万枚,现在价值18亿
  • 2022年Luna崩盘,自己亏了好几亿,却趁机收购破产交易所的优质资产,半年后翻了3倍
  • 2024年SEC起诉Coinbase,别人吓得割肉,他反而拉着淡马锡成立5亿”加密复苏基金”

“宏观交易的本质就是找被误解的恐惧。”老诺太懂这套了——就像当年在巴西栽跟头学到的:金融危机时,现金是垃圾,勇气才是硬通货。

2. 生态卡位而非代币投机

跟那些炒币的赌徒不一样,老诺玩的是”基础设施卡位战”:

  • 2018年投Avalanche时,这项目还在车库开发,现在回报率100倍
  • 场外一对一交易(就是你们说的OTC)占机构交易量18%,60%的对冲基金都从他这儿买比特币
  • 最绝的是2024年,他把一把316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做成证券型代币发行,融资800万美元,让古董商们都看傻了

四、伤疤与勋章:争议中的行业遗产

1. 预测失误与纹身警示

Luna崩盘后,老诺干了两件震惊华尔街的事:

一是在右臂纹了个Luna新月纹身,”每次看盘都会想起,别信创始人画的大饼”;

二是写了篇万字反思,公开承认三个致命错误:

  1. 高估算法稳定币的央行属性(说白了就是把代码当人看了)
  2. 低估Twitter情绪对挤兑的加速作用(以为散户会理性?太天真!)
  3. 错信创始人Do Kwon的道德风险(这哥们居然拿用户钱买豪宅)

这种坦诚在华尔街简直是异类,但加密社区反而炸了:”这才是真男人!”

2. 监管博弈与政策影响力

作为拜登政府加密顾问,老诺可不是去混圈子的。他推动《GENIUS法案》塞进三个关键条款:

  • 允许银行拿加密资产当储备金(传统金融机构终于能进场了)
  • 明确证券型代币发行的监管框架(STO有法可依)
  • 建立机构级托管标准(保险公司终于敢投了)

2025年他牵头搞的”以太坊质押联盟”,管理规模45亿美元,证明传统金融工具真能给加密赋能。

五、对比传统华尔街:难民的优势

维度传统投行老诺式加密投行
风险模型历史数据回测(滞后!)危机情景模拟(比如用Luna事件做压力测试)
盈利模式佣金与服务费(旱涝保收)生态增值(银河股票跟加密资产联动上涨)
监管策略躲着红线走(被动)主动参与规则制定(比如给SEC上课)

现在明白为啥老诺能成功了吧?他就像带着旧地图闯新大陆的探险家——既懂传统金融的”语言”,又知道加密世界的”暗礁”。2025年银河在纽交所上市,市值75亿美元,成了首家横跨两个时代的金融巨头。

六、未来:AI与加密的融合实验

56岁的老诺又开始折腾新花样了:把比特币矿场改造成AI算力中心,用闲置GPU训练大模型。”加密解决了信任问题,AI解决了效率问题,这俩结合能重新定义金融服务。”

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两样东西:高盛合伙人纪念牌和Luna纹身的照片。”一个提醒我从哪里来,一个提醒我为什么而来。”

如果当年老诺没在巴西栽跟头,还会投身加密吗?或许命运早就写好了剧本——这位华尔街难民最终没有逃离金融,而是用它的工具重建了更包容的版本。就像他当年在摔跤垫上学会的:真正的胜利不是永不跌倒,而是用摔倒的力量反弹得更高。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