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代购USDT

【光哥数币】大学生加密就业法律风险指南:从”150元获刑”看六类涉币犯罪

开篇:小张的虚拟币兼职噩梦

“同学,想不想轻松赚外快?帮转几笔USDT,每万元返200元,当天到账!”

大三学生小张在校园兼职群看到这条消息时,正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发愁。对方说只需提供银行卡号,代收几笔”游戏公司回款”,转手换成虚拟币转到指定地址,就能轻松赚钱。

“这不是洗钱吧?”小张有点犹豫。

“放心,我们是正规区块链公司,香港有牌照!”对方发来营业执照照片,还强调”很多同学都在做”。

半信半疑的小张试了第一笔:收到5000元,转到OTC平台买了USDT,转给指定地址,半小时后支付宝到账100元佣金。”真的能赚钱!”他彻底放下戒心。

三个月后,当警察敲开宿舍门时,小张才知道自己代收的”游戏回款”其实是诈骗赃款。他的银行卡流水已经超过12万元,最终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

这不是虚构故事,而是2025年某高校真实案例。加密货币行业确实充满机遇,但也藏着不少”法律雷区”。今天,我们就用真实案例告诉你:为什么发个代币可能坐4年牢?为什么赚150元也会被判刑?

一、发”土狗币”撤池:00后大学生的4年6个月牢狱之灾

杨启超的”蹭热度”悲剧

2022年5月,浙江某高校大四学生杨启超刷Twitter时,发现一个叫”区动未来”的DAO组织正在预热发币。”他们宣传得很火,但还没正式发币!”杨启超眼睛一亮——他知道币圈有种玩法叫”冲土狗”,就是抢注热门项目的同名代币,等别人来买就赶紧撤资套现。

5月2日下午,他在币安链上注册了”Blockchain Future Force”代币,简称BFF,和那个DAO组织的英文名一模一样。接着往池子里充了30万枚BSC-USD和63万枚BFF,设置好兑换比例。

就在他添加流动性的同一秒,一个叫罗某的玩家就用5万USDT兑换了85316枚BFF。杨启超心脏怦怦跳,赶紧操作撤回流动性——整个过程才24秒!他赚了5万多USDT,但罗某的8万多BFF瞬间变成废纸,只能兑回21.6美元。

“我只是把大哥割我的割回来而已!”杨启超在朋友圈炫耀。没想到罗某通过链上追踪找到了他,要求赔偿被拒后报了警。

2024年2月,法院一审认定杨启超”冒用DAO组织名义发行代币”构成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虽然他上诉称”币圈都这么玩”,但法院认为他”故意制造虚假预期,诱骗他人投资”。

学长提醒:

“土狗币”撤池不是”聪明套利”,在法律眼里可能是”设计骗局”。2025年新规明确,发行虚拟币后24小时内撤池可直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二、卖张银行卡赚150元,换来9个月刑期

小李的”轻松兼职”陷阱

“出租银行卡,过账5000返200!”大二学生小李在兼职群看到这条消息时,正愁没钱买新手机。对方说只是”代收游戏充值款”,用他的卡走下账,每笔给2%提成。

“这会不会有问题?”小李有点担心。

“放心,我们是正规公司,就是走个流水。”对方发来身份证照片,还说”很多同学都在做”。

小李把自己的银行卡和U盾寄了过去。第一个月流水就有12万,他赚了1500元,买了新手机。可没过多久,警察找上门——他的卡被用于接收诈骗资金,流水涉及3起电信诈骗案。

“我只是借张卡,不知道他们用来诈骗啊!”小李辩解。但法院认为,他”明知对方要求深夜转账、不实名交易,还提供银行卡”,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

这些”兼职”其实是犯罪:

  • “代收代付USDT,每笔返2%”
  • “出租支付宝账号,日结100元”
  • “帮企业过账,流水1%提成”

学长提醒:

帮信罪就像”给小偷递扳手”,就算你没偷东西,但帮了小偷大忙。2025年数据显示,大学生涉币犯罪中72%是帮信罪,很多人都是因为”想赚点零花钱”。

三、赴港”代购”USDT,流水2.5万判6个月

小王的”跨境赚钱”美梦

“赴港代购USDT,来回机票报销,日薪800元!”大三学生小王在某闲置平台看到这个兼职,要求去香港的OTC门店用现金买USDT,转到指定钱包地址。

“香港不是允许虚拟币交易吗?”小王查了下,香港确实有持牌交易所,觉得没问题。第一次去香港,他在尖沙咀的一家兑换店用5万人民币现金买了USDT,转给对方给的地址,当天收到800元佣金。

三个月里他跑了5次香港,赚了9500元。直到内地警察联系他,他才知道那些钱是电信诈骗赃款——他成了洗钱链条的一环。

法院审理认为,小王”明知资金来源可疑(对方要求现金交易、深夜操作),仍协助转移”,构成洗钱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学长提醒:

“香港合法≠内地无责”!跨境虚拟币交易要过两道关:香港的牌照只说明在香港合法,内地法律仍可能认定你”帮助转移赃款”。

四、校园”U商”的8个月铁窗泪

陈某的”低买高卖”生意

“USDT低价收,高价卖!”大四学生陈某在校园论坛发帖,做起了”U商”——用人民币从同学手里收USDT,再高价卖给需要的人,赚差价。

他觉得这和”倒卖演唱会门票”差不多,还雇了同学李某当”保镖”护送现金交易。半年里他收了510万元的USDT,赚了12万元。

2024年毕业前夕,警察找上了门。法院认定他”未经批准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罚金2万元。

“我只是帮同学兑换啊!”陈某不解。检察官解释,他”频繁买卖USDT,实质是变相买卖外汇”,违反了外汇管理规定。

这样的”生意”不能做:

  • 校园内频繁倒卖USDT,月交易超10万元
  • 帮外贸公司”兑换美金”,用USDT中转
  • 用”人民币→USDT→美元”的方式帮人换汇

学长提醒:

别以为”小打小闹”没事!2025年司法解释明确,非法经营USDT超500万元或获利超10万元,就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五、”拉人头返利”的传销陷阱

李某的”躺赚”幻梦

“投资500U,月息22%!拉3个人头升级VIP,享受团队收益!”大三学生李某被学长拉进一个”3M虚拟货币平台”,宣传”静态收益+动态奖励”,听起来比炒股香多了。

他投了500USDT,果然每月收到110USDT利息。为了升级VIP,他拉了室友和老乡加入,很快团队达30人,他每月能拿”团队奖”2000多USDT。

可好景不长,平台突然无法提现。李某才发现这是个庞氏骗局——用新投资者的钱给老投资者付息。最终平台崩盘,涉案2.1亿元,李某因”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

传销代币的典型套路:

  • “静态收益+动态奖励”:不拉人也能赚,但拉人赚更多
  • “层级返利”:分星级、VIP,拉的人越多级别越高
  • “代币升级”:初级币、高级币,买高级币才能解锁高收益

学长提醒:

凡是”拉人头越多收益越高”的项目,99%是传销!哪怕包装成”DAO组织””去中心化社区”,只要有层级和团队计酬,就可能触犯法律。

六、帮转”被盗U”,获利6000元判3年3个月

肖某的”高差价”诱惑

“USDT高价收!比市场价高5分!”肖某在一个币圈群看到这条消息,对方说有批”急出的U”,愿意溢价出售。肖某觉得有利可图,就用7.1元/枚的价格收了17万枚USDT,再以7.15元卖给其他人,半个月赚了6000元。

直到警察找上门,他才知道那些USDT是黑客从交易所盗来的赃款。法院认定他”明知是犯罪所得仍协助转移”,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

“我只是赚点差价,不知道是赃款啊!”肖某辩解。但法院认为,”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交易”本身就说明他”应当知道资金来源可疑”。

学长提醒:

“低价U”可能是”赃款U”!2025年新规明确,收购USDT的价格偏离市场价5%以上,就可能被认定为”明知是赃款”。

避坑指南:三看三不做

1. 看资金来源

  • ❌ 拒绝”深夜转账””现金交易””不实名”的订单
  • ✅ 问清楚”钱从哪来””为什么要转USDT”

2. 看交易模式

  • ❌ 不参与”代收代付””过账返佣””拉人头返利”
  • ✅ 只在持牌交易所交易,保留所有转账记录

3. 看项目本质

  • ❌ 警惕”无白皮书””团队匿名””高息返利”的项目
  • ✅ 查清楚项目是否有真实应用场景,代码是否开源

结语:自由与边界

加密货币不是法外之地,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涉币犯罪中30%是在校学生,85%的人说”不知道这是犯罪”。

记住:法律不看你赚了多少钱,而看你做了什么事。帮信罪、洗钱罪这些罪名,可能就藏在”轻松赚佣金””低风险高回报”的兼职广告里。

当一个”区块链创业机会”让你”别问那么多””快点操作””保密交易”时,一定要警惕——这可能不是机会,而是深渊。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