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人民币国际化

【光哥数币】路透社:中国拟推出人民币稳定币,国务院将审议人民币稳定币国际化路线图

北京,8月22日 — 多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中国国务院计划在本月底审议《人民币国际化新路线图》,首次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国际流通开绿灯。这一政策转向背后,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塑全球金融格局的战略考量——通过”官方数字货币+市场化稳定币”的双层体系,让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数字资产领域获得更大话语权。

从限制到布局:政策转向的台前幕后

“以前是怕出风险,现在是怕错失机遇。”一位参与政策研讨的学者这样形容此次转向。2024年东盟峰会上,东南亚国家对人民币结算效率的吐槽让决策层意识到:数字人民币(e-CNY)虽在国内零售场景成效显著,但在国际市场灵活性不足。

路线图的核心设计是”两条腿走路“:数字人民币继续服务国内政务与零售支付,而由中银香港、蚂蚁数科等持牌机构发行的离岸稳定币,则主攻跨境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国际场景。”这不是简单放开,而是有管控的创新。”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强调,所有发行方需缴纳2500万港元资本金,并将每一分钱按1:1兑换成国债或央行票据,”储备资产每月审计,确保用户随时能换回现金”。

落地路径:从贸易结算到资产交易

首战瞄准跨境贸易。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商户王老板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以前收美元要等3天,手续费扣掉2%。上个月用试点稳定币收了笔泰国订单,10分钟到账,费用才0.3%”。路线图明确,这类场景将在东盟、中东等”一带一路”区域优先推广,目标三年内把人民币结算占比从12%提至25%。

大宗商品交易是另一突破口。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在筹备原油期货的稳定币结算测试。”传统结算要过五六个环节,用稳定币可实现’交易即结算'”,一位参与设计的工程师透露,这能把交割时间从T+2缩短到实时,”对原油这种万亿级市场,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节约难以估量”。

数字资产领域也将试水。香港证监会已批准HashKey Exchange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结算股票代币化产品。”这不是为了炒币,而是让港股通投资者多一个高效结算选项。”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衡解释。

全球博弈:机遇与阻力并存

政策消息一出,国际反应迅速。美国财政部发言人紧急表态”密切关注”,有分析认为这可能影响美联储对稳定币法案的推进节奏。”美元霸权面临的不是挑战,而是新变量。”北京大学黄益平教授指出,USDT目前占据90%市场,但人民币稳定币有三大差异化优势:背靠中国制造业体量、与”一带一路”场景深度绑定、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央行背书。

行业内的竞争已然打响。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最近频繁往返香港,他透露团队已攻克跨境结算的”最后一公里”技术难题:”以前转一笔钱要对接四五家银行,现在通过区块链网关,一家机构就能连全球。”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则在社交媒体上直言:”这会让稳定币市场更多元,最终受益的是用户。”

但挑战同样存在。一位接近IMF的人士透露,部分成员国担忧这可能”绕过现有国际支付体系”。国内监管层也有顾虑,一位央行官员私下表示:”最怕的是被用于资本项下违规流动,所以我们设了50万美元的大额报备线。”

普通人能期待什么?

对跨境电商卖家,未来收外汇可能像收微信红包一样方便;对留学家庭,学费汇款成本或从数百元降至几十元;对投资者,港股、大宗商品的交易结算会更快捷。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政策落地顺利——国务院月底的审议结果,将决定这一蓝图能否真正启航。

(本文信息综合行业访谈及公开报道,观点不代表本网站Coing.news立场)


Coing.news 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持久战布局策略

一、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与竞争格局

2025 年,全球稳定币监管体系形成三大核心阵营,政策差异深刻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

  • 美国:通过《GENIUS 法案》确立美元稳定币 100% 储备金制度(仅限现金与短期美债),禁止算法稳定币,强制每月披露储备资产构成。这一框架使 USDT/USDC 占据全球稳定币92% 市值(合计 2300 亿美元),其储备金中 80% 投向美国国债,形成 “美元 – 稳定币 – 美债” 闭环,强化美元霸权。
  • 欧盟:MiCA 法规要求稳定币发行人需在欧盟注册,至少 1/3 储备资产存放于银行,且禁止向零售用户支付利息。该政策导致非合规稳定币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15% 降至 2025 年的 3%,USDC 借助合规优势在欧交易量激增 29 倍。
  • 中国香港: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的《稳定币条例》首创 “沙盒测试 + 牌照制” 模式,要求发行人注册资本不低于 2500 万港元,储备资产需单独托管并每日审计。目前已批准 3 家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总市值达

120 亿美元,主要用于港股通结算(占比 45%)和大宗商品交易(如黄金、原油跨境结算占比 30%)。

市场格局对比(2025 年 Q2 数据):

货币类型市值(亿美元)核心应用场景监管特点
美元稳定币2300跨境支付、加密资产交易100% 储备金,美债优先配置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120港股通、大宗商品结算沙盒测试 + 牌照制,独立托管
欧元稳定币85欧盟内部贸易银行储备占比≥33%

二、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技术突破

数字人民币(e-CNY)通过 **“技术赋能 + 政策协同”** 双轮驱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抓手:

1. 跨境结算网络扩张

  •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由中国央行联合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构建,覆盖东盟 10 国及中东 6 国,2025 年实现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30%。典型案例包括:西安某光伏企业通过 mBridge 向迪拜客户支付货款,手续费减少 45%,到账时间从 3 天缩短至8 秒;首钢集团完成首笔基于 mBridge 的跨境人民币付款,交易成本降低近 50%。
  • 跨境支付通系统:2025 年 6 月上线的 “内地 – 香港快速支付互联互通”,支持两地居民通过手机号实时汇款,首周交易额达 120 亿元,其中 35% 使用人民币稳定币结算,单笔手续费从传统 200 元降至2 元。

2. 技术架构创新

  • 双层运营 + 智能合约:央行主导发行,商业银行负责流通,支持可编程支付(如自动执行跨境贸易条款)。2024 年通过香港测试实现与 USDC 跨链兑换,兑换效率达每秒 5000 笔(TPS),满足大规模交易需求。
  • 抗量子加密与离线支付:采用国密 SM2/SM4 算法及零知识证明技术,保障交易隐私;支持 “无网无电” 离线支付,已在上海地铁部署兼容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闸机,境外旅客可直接刷国际银行卡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进站。

三、人民币稳定币 “双轨并进” 战略路径

根据大摩报告及香港金融管理局规划,人民币稳定币将分三阶段推进国际化:

短期(2025-2027):聚焦东南亚跨境支付

  • 场景突破:依托 RCEP 区域贸易协定,在跨境电商、留学缴费等高频场景推广。例如,义乌小商品城 32% 商家已接受人民币稳定币结算,急单响应速度提升 40%;京东集团通过香港沙盒测试,将跨境支付成本从 1.2% 降至0.12%,结算周期从 30 天缩至 2 天。
  • 企业布局:京东币链科技、蚂蚁国际等机构进入香港稳定币沙盒,测试港元 / 人民币双币种稳定币。其中,京东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牌照,目标 2027 年实现东南亚跨境支付覆盖率 50%。

中期(2028-2030):推出锚定一篮子货币的稳定币

  • 货币篮子设计:参考 SDR 权重,包含人民币(45%)、东盟货币(30%)、欧元(15%)、其他货币(10%),增强汇率稳定性。中软国际已为渣打银行开发多币种储备池管理系统,支持实时动态调整资产配置。
  • RWA 资产赋能:推动大宗商品、国债等资产代币化。协鑫能科与蚂蚁链合作,将光伏电站收益权上链,通过人民币稳定币吸引中东主权基金投资,预期年化收益达15%,上线 4 个月促成 150 亿元订单。

长期(2030 年后):构建去中心化跨境清算网络

  • 技术底座:基于树图链(Conflux)3.0 等自主公链,实现跨链互通与去中心化清算。2025 年 7 月,树图与 AnchorX 合作,计划在 “一带一路” 国家推进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行,首站落地马来西亚智慧城市项目,支持公共服务 “一键支付”。
  • 生态协同:接入全球 RWA 交易平台,如香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通过人民币稳定币结算铁矿石交易,2025 年 Q2 交易额突破 80 亿元。

四、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1. SWIFT 替代瓶颈

  • 现状: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仅2.8%,SWIFT 仍主导全球跨境结算(占比 49.12%)。
  • 突破路径:
    • 能源贸易锚定:中俄油气、中沙石油贸易试点人民币结算,2025 年交易额预计达 400 亿美元,占中沙贸易总额的 25%。
  • CIPS 扩容: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接入非洲、中东等地区外资银行,覆盖 “一带一路” 沿线 90% 经济体,2025 年处理额突破 40 万亿元。

2. 技术标准竞争

  • 挑战:美国推动 ISO/TC 68 数字货币标准制定,试图主导全球规则话语权。
  • 应对
    • 推广 mBridge 技术规范:向东盟、中东国家输出实时清算、多币种兑换技术,四方精创开发的系统已支持 29 种货币兑换,处理能力达 5000TPS。
  • 抗量子技术研发:中软国际与中科院合作开发抗量子加密算法,计划 2026 年前完成稳定币系统升级,防范未来技术风险。

3. 地缘政治风险

  • 风险点:部分国家限制 CBDC 使用,如美国施压盟友排除数字人民币结算。
  • 应对
    • 自贸试验区沙盒:海南自贸港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用于跨境电商结算,2025 年 Q2 交易规模达 80 亿元,试点企业超 300 家。
  • 区域合作联盟:联合 RCEP 国家建立 “数字货币清算联盟”,2025 年 6 月印尼央行宣布接入 mBridge,成为首个东南亚参与国。

五、战略建议

1. 政策协同:构建 “央行 – 香港” 双枢纽监管体系

  • 成立 “人民币稳定币监管协调小组”,统一离岸 / 在岸规则,允许香港持牌稳定币在满足反洗钱要求后,接入大湾区跨境支付场景。
  • 推广 “监管沙盒 + 实时监测” 模式,参考香港金管局对京东、蚂蚁的沙盒测试经验,对跨境资金流动实施穿透式监管(如异常交易实时预警)。

2. 技术攻坚:抢占全球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制高点

  • 加快公链技术自主创新,支持树图链、Conflux 等国产公链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 “抗量子加密 + 跨链协议” 成为全球主流技术框架。
  • 建设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上海),提供汇率对冲、流动性管理工具,吸引跨国企业使用人民币稳定币进行供应链金融。

3. 生态建设:以 RWA 代币化激活实体资产流动性

  • 推动大宗商品上链: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测试原油期货数字仓单,2026 年上线后预计年交易额超 5000 亿元,占全球原油期货交易量的 15%。
  • 拓展绿色金融场景:协鑫能科将碳汇数据上链,探索碳信用与人民币稳定币直接兑换,目标 2027 年覆盖中东、东南亚可再生能源项目。

结语

稳定币与数字人民币的协同,正重塑全球货币竞争格局。通过“短期场景突破 – 中期生态构建 – 长期规则输出”的持久战布局,人民币有望在 2030 年占据全球跨境支付市场份额的 15%,成为多极化货币体系的关键一极。这一路径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与政策智慧,更需“稳慎推进、风险可控”的战略定力,方能在美元霸权与地缘博弈中开辟新航道。

#加密货币#区块链#稳定币#香港稳定币#人民币稳定币#USDT#USDC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