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申请背景与进展
2025年8月,复星国际正式启动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流程,成为首批冲刺牌照的中资企业之一。创始人郭广昌亲自带队于8月6日拜会香港特首李家超及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凸显集团战略重视程度。根据香港金管局时间表,复星需在9月30日前提交完整申请材料,预计2026年初公布首批牌照结果。
复星旗下星路科技已完成前期准备:2024年推出RWA发行平台,服务200余家B端客户;持有香港MSO牌照,具备反洗钱合规能力;7月提交”星币””Fosun Wealth RWA”等商标注册,品牌布局领先。集团现金储备超300亿港元,可满足100%法币储备要求,为稳定币发行提供流动性背书。
二、战略动机与业务协同
1. 构建RWA生态闭环
复星计划将稳定币与现有RWA业务深度绑定,形成”资产代币化-稳定币支付-交易流通”的完整链条。例如:-复星旅文Club Med度假村可通过稳定币支付供应商货款,降低外汇成本30%-豫园商城4000万年度客流场景接入稳定币支付,形成日均亿元级交易规模-医疗设备租赁权代币化后,以稳定币计价吸引全球投资者,融资效率提升50%
2. 跨境支付成本优化
集团年跨境结算规模超200亿美元,稳定币应用可将交易成本从2.5%降至0.3%,年节省费用约4.4亿美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医疗项目采购,通过稳定币实现人民币直接结算,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3. 金融科技估值重塑
若成功持牌,复星金融科技业务估值逻辑将从传统PE转向PS模型。参考蚂蚁集团支付业务15倍PS估值,按稳定币年交易量500亿美元测算,可新增估值约75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市值的23%。
三、竞争优势与差异化布局
1. 全牌照合规基础
- 复星国际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1号牌照,可叠加稳定币发行资格,审批路径短于新申请机构
- 星路科技已接入香港金管局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跨境支付技术通过央行级验证
- 与中银香港达成储备资产托管合作,满足金管局”本地银行存管”要求
2. 产业场景壁垒
相较于纯金融机构,复星具备独特的实体资产支撑:
- 30万高净值客户(星财富App)构成稳定币初期用户池
- 200余家家族办公室渠道可快速分销稳定币产品
- 旅游、医疗、地产等板块年现金流超500亿元,提供天然应用场景
3. 技术自主可控
星路科技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平台具备:
- 每秒万级交易处理能力,支持跨境支付高峰需求
- 量子加密模块保障储备资产安全,通过香港数码港安全审计
- 智能合约自动清算系统,抵押率动态调整响应时间<10秒
四、潜在挑战与风险应对
1. 监管审批不确定性
- 风险:香港金管局可能要求储备资产100%存放于本地银行,增加运营成本
- 应对:已与汇丰、中银香港签订托管协议,分散监管风险;参与金管局沙盒测试,展示合规能力
2. 市场竞争白热化
蚂蚁、京东、汇丰等强劲对手均在申请队列,复星差异化策略:
- 聚焦产业场景而非纯支付工具,提交”医疗+旅游”特色应用方案
- 联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提议发行挂钩”人民币+黄金”的多资产稳定币,契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
3. 技术安全考验
- 采用”主链+侧链”分层架构:核心储备资产在主链存管,高频小额交易通过侧链处理,TPS可达2万+
- 与CertiK达成智能合约审计合作,历史代码漏洞率低于行业均值60%
五、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若成功获批,复星将成为首个获得稳定币牌照的综合性产业集团,预计:
- 短期(1年内):稳定币发行量达50亿港元,贡献收入约1.2亿港元(按2.4%年化费率)
- 中期(3年内):RWA资产规模突破300亿港元,带动集团ROE提升2.5个百分点
- 长期:推动香港成为”稳定币+RWA”创新中心,复星作为生态主导者,有望获取30%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牌照申请失败概率约50%(首批仅个位数名额);美联储降息可能压缩稳定币储备收益;跨境数据流动新规或增加合规成本。投资者需密切关注2026年1月牌照结果及初期场景落地情况。
#复星国际 #香港稳定币 #稳定币 #加密货币 #数字货币 #比特币 #以太坊 #solana #USDT #USDC #数字欧元
Coing.news 光哥数币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