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5年08月

【光哥数币】Circle Arc公链:稳定币之王的野心与布局

跨境电商的意外账单

“这个月的Gas费怎么翻倍了?”某跨境电商财务总监张磊盯着账单,惊讶地发现公司在以太坊上的USDC转账手续费突然增加了30%。

他不知道的是,这背后是Circle的精心布局——通过CCTP V2协议,Circle正在逐步将所有公链上的USDC流动性引导至自家的Arc公链。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改变行业格局的决定。

从”打工仔”到”话事人”的蜕变

2023年之前,Circle只是以太坊生态的”打工仔”:

  • 发行USDC但依赖以太坊结算
  • 支付高额Gas费却无法控制基础设施
  • 眼睁睁看着以太坊开发者享受创新红利

“我们每年向以太坊支付数亿美元Gas费,却连基础设施的话语权都没有。”Circle产品总监马克在内部会议上抱怨。

这种憋屈催生了Arc公链的诞生——一条完全由Circle掌控的稳定币专用链。

三年磨一剑:Arc公链的诞生

2023年秘密研发

在纽约办公室的保密项目组:

  • 12人核心团队:从高盛、摩根挖来金融科技专家
  • 秘密原型:在以太坊测试网上模拟Arc的结算优势
  • 监管沟通:与美联储官员进行17次非正式会面

2024年战略转向

关键转折点:

  • FTX崩盘:散户撤离加密市场,企业成为新焦点
  • 银行合作破裂:与Silvergate银行的合作因后者破产终止
  • 内部共识:董事会最终批准Arc项目,预算从2亿美元增至5亿美元

2025年公开亮相

Arc的发布会选择在美联储总部对面的酒店举行:

  • 明星客户:微软、沃尔玛等12家企业现场签约
  • 数据震撼:与以太坊相比,交易成本降低72%,结算速度提升10倍
  • 监管背书:美国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亲自出席,暗示合规认可

稳定币战争: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与Tether的暗战

Circle与Tether的竞争早已白热化:

  • 利率战争:Arc上的USDC存款利率比Tether高0.5%
  • 企业抢夺:为亚马逊等大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补贴高达交易额的1%
  • 流动性控制:通过做市商计划,Arc上的稳定币交易对滑点比其他平台低60%

结果是Tether在零售市场份额下降,Circle在企业市场独占鳌头。

监管博弈:与美联储的”猫鼠游戏”

秘密协议:美联储的默许

2025年1月的一次秘密会面:

  • 私下交易:美联储同意Circle的信托银行牌照申请,但要求Arc开放部分API给竞争对手
  • 数据妥协:Circle需向美联储提交Arc上的所有交易数据,作为监管交换条件
  • 国际限制:不得在伊朗、朝鲜等国家提供服务,否则吊销牌照

“我们相当于获得了’有条件的垄断权’。”Circle CEO在内部邮件中兴奋地写道。

企业实战:沃尔玛的72小时测试

沃尔玛的效率革命

2025年3月,沃尔玛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测试:

  • 第一天:接入Arc公链,部署USDC支付系统
  • 第二天:500家供应商切换到Arc结算,Gas费降低68%
  • 第三天:财务总监发现跨境结算成本下降83%,节省120万美元/月

测试结果让沃尔玛决定将所有国际采购的USDC结算迁移到Arc。

意外收获:会计部门的惊喜

“最意外的是审计效率提升,”沃尔玛会计主管透露:

  • 自动对账:Arc的智能合约自动生成对账报告,节省80%人力
  • 税务优化:多币种结算自动生成税务报表,合规成本降低40%
  • 资金效率:现金周转天数从15天缩短至3天,释放1亿美元流动资金

行业内幕:与以太坊的非公开协议

“创新归你,结算归我”

Circle与以太坊基金会达成秘密协议:

  • 开发者激励:Circle为以太坊上的USDC生态提供2亿美元创新基金
  • 优先结算权:所有USDC跨链交易必须在Arc进行最终结算
  • 数据共享:Circle获得以太坊上的USDC交易数据,用于优化Arc的流动性

结果形成”以太坊创新,Arc结算”的分工,Circle坐收渔利。

未来三年:稳定币帝国的版图

2026年的行业格局

  • 企业支付:85%的企业稳定币支付将通过Arc进行
  • 跨链控制:通过CCTP V3协议,控制其他公链上的USDC流动性
  • 监管套利:在不同司法管辖区推出定制化版本,最大化市场占有率

潜在危机:反垄断调查

“我们可能面临拆分压力,”Circle总法律顾问在备忘录中警告:

  • 基础设施拆分:监管机构可能要求Arc与Circle主体分离
  • 数据本地化:欧盟要求Arc在欧洲设立独立实体,增加运营成本
  • 开源要求:被迫开源核心算法,失去技术优势

普通人的机会:如何分一杯羹

尽管Arc主要面向企业,普通人仍有两种参与方式:

  • 投资Circle股票:通过二级市场分享增长红利
  • 流动性挖矿:为Arc上的稳定币交易对提供流动性,获得Arc代币奖励
  • 开发者生态:参与开源贡献,获得Arc基金会的 grants

“这就像早期投资亚马逊,风险高但回报可能是千倍。”某加密基金经理评论道。

结语:稳定币的”美联储”之梦

当被问及Arc的终极目标时,Circle CTO回答:”我们希望成为稳定币世界的’美联储’——不直接发行货币,但控制货币流通的基础设施。”

这个野心能否实现,将决定未来十年的加密货币格局。而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解这场看不见的战争,或许是把握下一个财富风口的关键。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币圈五大交易心魔与反人性操作指南:像老司机聊天一样学交易

引言:FOMO这东西,到底坑了多少人?

你有没有发现?2025年8月那波SOL行情,从20美元疯涨到100美元的时候,微信群里突然冒出一堆”币圈大神”,天天晒盈利截图,配文”错过再等三年”。结果呢?数据显示当时冲进去的新用户,83%都在回调时被套,平均亏了27%。

说白了,FOMO(错失恐惧症)就是币圈散户的头号杀手。这玩意儿其实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社交比较本能——远古时候别人找着猎物你没找到会饿死,现在别人赚了钱你没赚到就心慌。但币圈不一样啊!行为金融学统计,被FOMO冲昏头脑的交易,71%都是亏的,平均持有时间才4.2小时,跟赌博没区别。

一、五大交易心魔,你中招了几个?

1. FOMO:微信群里的”发财焦虑症”

典型症状:当你妈都开始问”要不要买比特币”,当平时不聊币的同事突然发SOL截图,你是不是也手心冒汗?

举个栗子:2025年TRUMP代币那波,Google搜索指数直接飙到100,连小区广场舞群都在讨论。结果呢?当天冲进去的2亿资金,30天后暴跌65%。这不就是华尔街老话说的”擦鞋童都讨论投资时,牛市就快完了”吗?

2. 频繁交易:手续费比你赚的还多

你有没有算过?交易最勤快的20%用户,年化收益才11.4%,还不如买理财。为啥?因为3.8%的手续费加上错过关键上涨日,利润全被啃光了。那些天天盯盘做T的,最后都给交易所打工了。

3. 全仓押注:赌徒的结局早就写好了

去年有个哥们,600万积蓄全仓梭哈MEME币,想着一把暴富。结果呢?48小时爆仓,女朋友直接提分手,连房租都交不起。机构数据摆在这儿:全仓策略最大回撤能到-54%,胜率才38%,比定投策略的-18%回撤差远了。

4. 盈利贪婪:赚10%想20%,最后一场空

ETH从2000涨到4000美元那波,你是不是也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到5000″?结果62%的人都把利润吐回去了。行为金融学早就发现:盈利超50%后,30天内出现15%以上回吐的概率高达54%。赚了就想卖,赚多了又舍不得,人性啊!

5. 亏损死扛:”不卖就不算亏”的自我安慰

这就是典型的”赚了就想卖,亏了死扛着的毛病”。数据显示,大家拿亏损资产的时间是盈利资产的2.3倍。但残酷的是:亏损50%的资产,回本概率只有21%,平均要等120天。这期间多少机会都错过了?

二、反人性操作指南:用土方法打败心魔

策略一:热度预警系统——让数据替你站岗

核心逻辑:FOMO最怕冷静期。你得用客观指标代替”大家都在买”的感觉。

土办法实操

  1. 盯紧三个信号
    • Google指数超过80分(比如TRUMP币那时候)
    • 推特讨论量一天涨200%以上
    • 你妈都开始问币价了(非专业社群渗透)
  2. 强制冷静24小时:指标到了就把APP删了,第二天再下回来,80%的冲动交易都能憋回去。

工具推荐:Coinglass的”市场热度指数”,超过75分就响警报,比你自己瞎猜靠谱。

策略二:越跌越买的分批建仓法——数学比感觉靠谱

适用场景:看好行情但怕追高?试试这个”下跌补仓”土办法。

具体操作

  • 把钱分成5份,第一次只买1份
  • 价格跌5%再买1份,反弹10%就把赚的部分卖了
  • 最多买3份,别把子弹打光

真实案例:有个用户80美元追高SOL,用这方法跌到60美元时建完仓,平均成本70美元。后来反弹到90美元,他赚了14%,那些一次性梭哈的还亏着12.5%呢。

策略三:风险中性套利——躺赚情绪钱

市场机会:当大家FOMO到疯狂时,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会飙上天。这时候可以”剥离价格风险赚稳钱”。

傻瓜式步骤

  1. 在OKX开10 ETH永续合约空头
  2. 同时在Boros买YU-ETH(专门吃资金费率的工具)
  3. 价格涨跌都不关你事,躺赚中间的差价

数据说话:2025年ETH资金费率年化12%的时候,这招每月稳赚1%,比理财香多了。

策略四:逆向思维训练——别人贪婪你装傻

训练方法

  1. 记住这些反向信号
    • 主流媒体头版登比特币(比如2021年那波)
    • KOL喊”目标价翻倍”(群里都在转发)
    • 交易所新增用户创新高(韭菜入场高峰)
  2. 案例贴墙上:把520崩盘、LUNA归零的K线图设成壁纸,冲动时看一眼就冷静了。

策略五:自动化交易——让机器帮你执行纪律

懒人方案

  1. 网格交易法:比如BTC在6-8万美元区间,设10个格子,跌2%买,涨2%卖,机器自动操作
  2. 定投计划:只在2000-3000美元区间定投ETH,低于或高于都不投
  3. 倒金字塔止盈:赚20%卖10%,赚40%卖20%,赚60%卖30%,高位多卖低位少卖

三、实战案例:小明如何从爆仓到回本

小明去年SOL追高亏了30%,后来用这几招6个月就回本还赚了25%:

  1. 热度监控:看到SOL的Google指数到90,强制冷静一天,结果躲过100美元到80美元的暴跌
  2. 分批建仓:5万美元分5份,80美元买1份,76美元(跌5%)买第2份,72美元买第3份,平均成本70美元
  3. 套利对冲:同时开空单赚资金费率,相当于”下跌也赚钱”
  4. 网格止盈:85-115美元设网格,6个月自动交易12次,躺赚15%

结语:交易就是修行——记住这几句土话

币圈赚钱的本质,不是你多会预测行情,而是多会管自己。记住:

  • 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本金(爆仓了啥都没了)
  • 别人贪婪我恐惧(群里晒单时悄悄卖)
  • 别人恐惧我贪婪(没人聊币时偷偷买)
  • 分批买卖控成本(别一把梭)
  • 纪律胜过金点子(土方法执行到底)

最后把这句口诀设成手机壁纸:

“热度顶峰要撤退,无人问津可建仓;

分批买卖控成本,纪律胜过金点子;

别人贪婪我恐惧,保住本金最重要!”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失之Facebook,得之Gemini:Winklevoss兄弟的两次创业浪潮

奥运赛艇与扎克伯格的阴影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单桨决赛终点线前,泰勒·文克莱沃斯和卡梅隆·文克莱沃斯拼尽全力划完最后一桨,最终获得第六名。站在领奖台旁,这对双胞胎兄弟相视苦笑——就像他们的社交网络创业梦想,再次与成功擦肩而过。

“我们输给了更好的对手。”卡梅隆在赛后采访中说。但他没想到,这句关于赛艇的评论,竟预言了他们与马克·扎克伯格的较量。

三个月后,兄弟俩拿到了6500万美元的和解金——这是他们起诉扎克伯格窃取Facebook创意的结果。在曼哈顿的公寓里,泰勒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波动的比特币价格(当时仅9美元),突然转向卡梅隆:”社交网络我们输了,但这个加密货币,或许是我们的第二次机会。”

从6500万美元到12万枚比特币

厨房里的创业决策

2013年冬天,兄弟俩在卡梅隆的厨房里进行了一场改变命运的对话:

“把所有和解金都投进去?这太疯狂了!”卡梅隆盯着泰勒打印的比特币走势图。

“还记得哈佛校园里我们的社交网站代码吗?当时所有人都说我们疯了。”泰勒指着屏幕上的K线,”这次,我们要做那个制定规则的人。”

最终,他们以平均9.8美元的价格买入了12万枚比特币。当2014年比特币价格突破1000美元时,这笔投资已经变成了1.2亿美元。但兄弟俩没有套现,而是做出了更冒险的决定——创立一家合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合规疯子”的代价

“我们要做第一家真正合规的交易所。”2014年Gemini成立时,泰勒在白板上写下这句话。当时加密行业还处于蛮荒时代,大多数交易所连基本的身份验证都没有。

他们花了18个月申请纽约州BitLicense牌照,团队一半人负责技术开发,一半人准备合规文件。当2015年终于拿到牌照时,竞争对手已经抢走了先机。

“那段时间,我们每周要和律师开20小时会议。”早期员工回忆道,”泰勒甚至要求我们把’合规’两个字贴在办公室墙上。”这种偏执后来成为Gemini的核心竞争力,但在初期几乎拖垮公司——合规成本占去了启动资金的40%。

两次关键的董事会争吵

2017年ICO狂潮中的坚守

“所有竞争对手都在上线这些空气币,我们却在拒绝客户!”2017年ICO泡沫顶峰时,卡梅隆在董事会上拍了桌子。当时以太坊价格暴涨,各种山寨币层出不穷,而Gemini坚持只上线经过严格审查的币种。

泰勒指着屏幕上某交易所因欺诈币崩盘的新闻:”还记得Facebook诉讼吗?我们就是因为急于求成才给了扎克伯格机会。这次,我们要做活得最久的那个。”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救了Gemini。2018年ICO泡沫破裂时,大量交易所倒闭,而Gemini的用户数反而增长了300%——恐慌的投资者涌向合规平台寻求庇护。

2023年SEC传票送达的夜晚

“他们又来了。”2023年1月的一个深夜,泰勒看着SEC指控Gemini Earn项目为”未注册证券”的邮件,叹了口气。兄弟俩在办公室待到凌晨3点,最终决定:不庭外和解,坚决应诉。

“如果我们让步,整个行业都会被贴上证券标签。”卡梅隆在全员邮件中写道。这场官司持续了18个月,花费1.2亿美元律师费,但最终Gemini胜诉——这一胜利为后来的上市扫清了关键障碍。

上市前夜的兄弟对话

2025年8月14日,Gemini秘密递交IPO申请的前一晚,兄弟俩在办公室里进行了最后一次创业对话:

泰勒:还记得2014年我们第一次参观华尔街吗?银行家们嘲笑我们比特币永远不会被主流接受。

卡梅隆:现在他们排着队要承销我们的股票。但我担心估值——71亿美元,是我们2024年营收的50倍。

泰勒:Coinbase上市时也有40倍PE。关键是向市场证明我们不只是交易所,而是”加密美联储”。

卡梅隆:如果这次失败呢?我们已经50岁了,还能再来一次吗?

泰勒:(指着墙上的奥运奖牌)至少我们不会像2008年那样,因为没尽全力而后悔。

上市后的三大挑战

1. 监管红线:永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们花了11年成为最合规的交易所,却可能因为新法案一夜回到原点。”政策主管在上市后第一次董事会上警告。

民主党正推动修订《GENIUS法案》,可能禁止交易所发行自有稳定币——这将直接打击占Gemini营收10%的GUSD业务。更麻烦的是,11个州已经禁止散户使用质押服务,导致每月损失约400万美元收入。

“就像在赛艇比赛中,裁判不断改变航道。”卡梅隆在给员工的邮件中写道。

2. 巨头环伺:Coinbase与Bullish的两面夹击

上市首日,Gemini股价开盘上涨20%,但很快回落——Coinbase突然宣布将机构交易佣金降至0.1%,直接针对Gemini的核心客户群。

“这是一场价格战,而我们弹药更少。”CFO在紧急会议上报告。Gemini的用户数仅为Coinbase的1/10,却要承担更高的合规成本。为了应对,兄弟俩做出痛苦决定:裁员15%,将节省的资金投入机构服务。

3. 盈利困境:当理想遇上现实

2025年Q3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尖锐提问:”为什么上市后亏损还在扩大?”

泰勒不得不承认:过度依赖交易手续费是个错误。当加密市场陷入熊市,交易量骤降30%,营收立刻跟着下滑。解决方案是推出企业级托管服务,但获取每个机构客户的成本高达5万美元。

“就像我们的赛艇生涯——你以为已经划到终点,却发现只是个转弯。”卡梅隆在会后苦笑。

双胞胎的加密遗产

如今,站在纳斯达克的敲钟台上,Winklevoss兄弟终于完成了从”社交失败者”到”加密先驱”的蜕变。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

  • 坚持的价值:从Facebook诉讼到SEC官司,兄弟俩在关键战役中从未退缩
  • 合规的代价与回报:虽然合规成本吞噬了大量利润,但也让Gemini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 二次创业的智慧: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转化为第二次创业的优势

当钟声响起,泰勒和卡梅隆交换了一个眼神——就像2008年奥运赛艇冲线时那样。这一次,他们终于站上了属于自己的领奖台。

“我们花了11年证明,即使在加密行业,正直和耐心最终会战胜捷径。”泰勒在敲钟后的采访中说。而卡梅隆补充道:”失之社交,得之加密——有时候,生活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需要的。”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Cathie Wood投资分析报告:BitMine豪赌与百万美元比特币展望

我跟你说个事儿——木头姐疯了?暴跌时狂砸3亿美金买BitMine

2025年7月21日那天,比特币从11万美金跌到8万,全网爆仓6亿,我朋友哭着割肉,结果Cathie Wood这老太太居然砸了1.74亿美金买BitMine!当时我就想:这不是送钱吗?结果现在涨了490%,脸都被打肿了…

更绝的是,她接下来一个月又追投1.32亿,总共砸了3.06亿美金——相当于把ARK加密组合的半条命都押上了。团队内部都吵翻了:

  • 分析师:”这公司之前是挖比特币的,现在突然要囤ETH,不是瞎搞吗?”
  • 木头姐拍桌子:”你们懂个屁!这是押注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

现在BitMine成了全球最大企业级ETH持有者,手里有158万枚ETH(值75亿美金),能买3750套北京学区房,每天住一套能住10年不重样.

🤔 我就纳闷了:放着Coinbase不买,偏要赌这家小公司,木头姐到底图啥?

BitMine的骚操作——拿股票换ETH

矿场变钱包的疯狂决策

2021年成立时,BitMine还是家正经挖矿公司,用”油冷技术”挖比特币,矿场PUE值1.05(越接近1越省电)。结果2025年6月突然宣布:把矿机全卖了,梭哈ETH

当时董事会吵了三天三夜:

  • 保守派:”挖矿多稳啊,每年1.2亿营收”
  • 激进派:”ETH才是未来!合并后通缩,就像2000年的腾讯股票”

结果CEO拍板:”梭哈!”6周内狂买158万枚ETH,现在涨了6倍.

空手套白狼的杠杆游戏

BitMine最骚的是:发股票换ETH

  • 先从ARK拿1.77亿美金
  • 转身全买成ETH
  • 股价涨了再增发股票继续买

就像你贷款买了套100万的房,涨到200万再抵押买两套,雪球越滚越大。现在它计划发245亿美金股票,要囤够600万枚ETH(占总量5%),这是要把以太坊当国库啊.

转型前后对比(惊呆了)

2024年挖矿业务2025年ETH持仓
营收1.2亿美金资产75亿美金
利润薄如纸涨了6倍

💡 内幕:BitMine现在还留着两个小矿场,不是为了挖矿,是为了给ETH持仓提供稳定现金流,这操作绝了!

比特币150万美金?—— 听听就好

ARK在《Big Ideas 2025》里说比特币2030年能到150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15倍。但这需要三个前提,少一个都没戏:

美国养老金必须投6.5%到比特币

现在才投0.37%,要涨17倍才行。

  • 类比:如果老师养老金拿6.5%买比特币,退休能多拿3年工资
  • 现实:德州教师养老金去年才投0.1%,被骂”拿退休钱赌博”

国家央行像囤黄金一样囤比特币

特朗普行政命令说要建100万枚比特币战略储备,但:

  • 美国财政部偷偷卖了5万枚,被骂”两面三刀”
  • 中国连比特币挖矿都禁了,更别说囤了

比特币越来越稀缺

2024年减半后,年产量从90万枚降到45万枚,比黄金还稀缺。但:

  • 长期持有者手里有1350万枚(占总量67%),一旦砸盘…
  • 就像2021年马斯克卖比特币,价格直接腰斩

🧮 简单算账:

150万=全球养老金6.5%×2100万枚总量÷60%流通量

缺一个条件,价格就得砍半!我觉得这纯属做梦,你呢?

ARK的加密赌局:区块链救AI

木头姐的真正野心是:用区块链给AI泡沫接盘

左手AI右手区块链

  • AI板块2024年跌了35%,泡沫快破了
  • 区块链提供现金流:BitMine的ETH质押收益能给AI项目输血
  • 就像你开奶茶店亏了,但房租涨了,靠收租续命

加密组合全解析(高风险高收益)

标的收益风险通俗解释
BitMine490%极高赌ETH涨的杠杆工具
Coinbase85%加密世界的券商
Bullish120%给机构玩的加密赌场

⚠️ 危险信号:

BitMine的75亿资产里90%是ETH,一旦ETH跌50%…

就像你贷款买了套1000万的房,首付300万,房价跌到500万,银行直接收房,你还倒欠200万

普通人能学什么?

  1. 反周期布局:木头姐在暴跌时加仓,就像2008年买股票(但我不敢)
  2. 押注基础设施:不直接买币,买交易所、矿场这些”卖水人”
  3. 别学BitMine: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涨了会所嫩模,跌了工地搬砖

❓ 互动提问:

如果比特币真能到150万,你的工资够买几枚?反正我一个月工资才买0.006枚,得166年才买得起1枚

最后说句大实话

木头姐的预测就像马斯克说要上火星,听个乐子可以,当真你就输了。但她押注基础设施的思路确实牛逼——就像2000年买互联网服务器公司,虽然风险大,但一旦成了就是几十倍收益。

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

  • 监管翻脸比翻书快,美国说禁就禁
  • 比特币现在9万美金,跌50%也正常
  • 普通人别学,这玩意儿比赌博还刺激

(报告数据来源:ARK官网、BitMine 8-K文件、美国养老金协会2025报告)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Pendle Boros应用场景全解析:交易、对冲与套利策略

引言:资金费率也能单独炒了?

2025年8月Pendle在Arbitrum上搞出个新东西——Boros,你猜怎么着?它把永续合约里那个忽上忽下的资金费率,变成了可以交易的代币!说白了,以前炒币只能看价格涨跌,现在连资金费率的波动都能单独赌了。

有意思的是,这玩意儿上线才两周,每周名义交易量就突破1.4亿美元,连Wintermute这种顶级做市商都跑来凑热闹。要知道,以前想对冲资金费率风险,只能去中心化交易所绕圈子,现在Boros直接把这事儿搬到链上了。

Boros到底是个啥?用大白话讲机制

YU代币:资金费率的”股票”

Boros最核心的发明叫Yield Unit(YU),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资金费率的”股票”。每个YU代表1个基础资产(比如1个BTC)在一段时间内的资金费率收益权。举个例子,你买1个YU-ETH,就等于赌未来7天ETH的资金费率会上涨。

定价逻辑其实很简单:Boros会抓Binance、OKX这些大交易所的资金费率,加权平均出一个”综合资金费率”。这样就不怕单个交易所的数据被操纵,价格更靠谱。

固定利率换浮动利率的游戏

说白了,Boros就是个”固定利率换浮动利率”的市场:

  • 买YU(Long YU):赌资金费率涨,赚浮动收益
  • 卖YU(Short YU):赌资金费率跌,拿固定收益

这玩法有点像银行的利率互换,但Boros用AMM自动做市,不用找对手方。价格会根据剩下的时间、历史波动和市场情绪调整,核心公式其实就一句话:YU价格=(预期资金费率×剩余时间)÷风险溢价。当一边仓位超过60%,风险溢价就会提高,防止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赌。

交易场景:怎么靠资金费率波动赚钱?

赌涨跌:抓住资金费率的暴涨暴跌

资金费率的波动比现货价格刺激多了!8月12日那天ETH资金费率从0.001%/小时飙到0.05%,当天YU价格直接涨了5倍。有个用户在BTC突破10万美元那天买了Long YU,12小时就赚了3倍,你说疯狂不疯狂?

实战策略就这几招

  1. 趋势跟踪:资金费率突破20日均线就入场
  2. 反转交易:到历史90%高位就做空,低位就做多
  3. 事件驱动:期权到期日前夕通常波动大

有个量化团队用RSI指标抓超买超卖,8月份一个月赚了47%,但最大回撤也有23%,所以止损一定要设好。

跨资产套利:赚不同币种的费率差

当BTC和ETH的资金费率差变大时,就能玩”价差套利”。比如:

  • BTC-YU预期收益5%,ETH-YU预期收益8%
  • 同时买ETH-YU、卖BTC-YU,赚3%的利差
  • 再在DEX做多BTC/ETH价格比,对冲币价波动

数据显示加密资产间的资金费率相关性只有0.3,这种套利机会经常有。

对冲场景:怎么用Boros保护仓位?

永续合约玩家必备:对冲资金费率风险

做市商Wintermute的操作就很典型:

  1. 在Binance持有1000 ETH永续多单
  2. 资金费率从负数变正数(多头要付钱了)
  3. 赶紧在Boros卖1000 YU-ETH,锁定成本
  4. 不管费率怎么变,整体收益不受影响

现在ETH-YU池深度有500万美元,100 ETH以下的对冲滑点能控制在0.5%以内,挺实用的。

借贷利率也能对冲?

和Aave、Compound配合使用更有意思:

  1. 在Aave借1000 ETH,浮动利率4.5%
  2. 担心利率涨?买1000 YU-ETH(预期收益5%)
  3. 利率真涨到6%?YU赚的1.5%抵消利息成本
  4. 利率跌到3%?YU亏1%,但借款成本降1.5%,还赚0.5%

这样一来,借贷利率波动就被控制在±1%以内,财务报表好看多了。

套利策略:怎么薅Boros的羊毛?

交易所价差套利:白捡无风险收益

当Boros价格和交易所实际费率有偏差时,机会就来了。比如:

  • Binance BTC永续费率年化6%,Boros BTC-YU才5%
  • 操作步骤:
    1. 在Boros买BTC-YU(赚6%实际收益)
    2. 在Binance开BTC永续空单(付5%费率)
    3. 持有到YU到期,白赚1%差价

这种套利年化收益3%-5%,但每个币种容量只有10万美元左右,大资金玩不了。

跨期套利:不同期限的价格差

Boros有1周、1个月、3个月三种YU,当期限价格不合理时就能套利。比如:

  • 1个月YU收益4%,3个月YU收益6%
  • 买1个月YU,同时卖3个月YU
  • 等短期利率涨或长期利率跌,价差收敛就赚钱

历史数据显示,正常情况长期利率比短期高,但极端行情会倒挂,这时候套利机会就来了。

风险控制:这些坑要避开

主要风险点:

  1. 流动性风险:小币种YU池浅,买卖滑点大
  2. 定价偏差:市场情绪可能让价格偏离实际价值
  3. 合约风险:Boros合约还没经过第三方审计
  4. 监管风险:有些地方可能把YU当证券监管

实用工具推荐:

  • 监控工具:Coinglass、Bybt看实时资金费率
  • 套利扫描:Boros官网有”价差扫描器”,实时找套利机会
  • 仓位管理:单个YU仓位别超过总资产的15%
  • 止损设置:按历史波动率设动态止损(通常2倍标准差)

结语:DeFi利率市场的新玩具

Boros把资金费率这个最基础的金融变量做成了可交易资产,算是补上了DeFi利率市场的一块拼图。对机构来说,终于能在链上做完全对冲的策略;对散户来说,多了个靠波动率赚钱的新工具。

有意思的是,Pendle团队说以后还要把股票、国债这些传统资产的收益权也搬上来。不过创新归创新,智能合约风险、监管风险都得注意。毕竟在加密市场,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10万U放OKX自动赚币,每月能躺赚多少?

这功能到底咋赚钱?

简单说:你的USDT在交易的时候,顺便借给别人赚利息!

  • 谁能玩:VIP1及以上用户(普通用户升级攻略:每月交易100万U,或花500U买100个OKB)
  • 哪些钱能赚:账户里所有能用的USDT(包括你准备交易的、下单冻结的,甚至合约保证金都算),最多100万U
  • 安全不:借给OKX内部杠杆用户,平台扣15%当安全备用金,剩下的85%才是你的

真实收益测算:10万U每月能拿多少?

正常行情(年化5.7%)

  • 每天:13.28 U(够买杯奶茶)
  • 每月:≈400 U(两支口红钱)
  • 每年:≈4800 U(一部最新款手机)

极端情况

市场行情每月收益啥概念?
熊市(年化1%)70 U一顿外卖钱
牛市(年化9.67%)686 U一次美甲+染发
特殊行情(年化50%)3542 U一个月工资(对打工人太友好了!)

💡 举个栗子:2025年3月流动性危机时,有人10万U一天赚了68 U,相当于白嫖一周奶茶!

这些坑千万别踩!

  1. 钱锁24小时:开启后一天内不能关,急用钱的时候别碰
  2. 收益过山车:利率每小时变,有时候市场没需求,一天可能赚0 U
  3. VIP门槛:普通用户看得到吃不到,先升级再玩

老司机的骚操作(收益翻倍技巧)

  1. 利率设置:最低设3%-5%,太低赚不到,太高借不出去(血泪教训!)
  2. 蹲点上车: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合约交割日)前开启,借钱的人多,利率能飙到10%+
  3. 资金分两半:5万U赚利息,5万U留着抄底,行情来了不耽误

对比其他理财:这功能香不香?

理财方式每月收益(10万U)灵活性
自动赚币(VIP)400 U随时交易,不耽误赚钱
普通活期理财208 U24小时可取
定期30天667 U锁死一个月,急用钱哭死

🤔 结论:如果你是VIP,这功能就是白给的钱!比活期高1倍,还不耽误交易

最后提醒:这不是保本理财!熊市可能赚很少,但总比钱躺账户里发霉强~ 你会拿10万U试试吗?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叫板Pump.fun:Bags的「创作者优先」实验是解药还是新泡沫?

最近Meme币圈子炸了——一个叫Bags的新平台放话要干掉Pump.fun,号称要让创作者而不是项目方赚大头。这到底是颠覆还是又一个泡沫?

最狠的自动分钱机制:创作者躺着赚钱

Bags最狠的是自动分钱给创作者——发币时填个作者钱包,以后每笔交易手续费都会自动打过去,不用项目方手动操作。说白了,就是代码替你管钱,创作者躺着就能分成。举个例子,发币时设置5%手续费分给作者,那以后不管谁买谁卖,每笔交易的5%都会自动飞到创作者钱包里。

你敢信?有个Meme作者啥也没干,光靠代币分成就躺赚个。这钱哪来的?就是每次有人交易TROLL,手续费里的5%会自动飞到他钱包。以前创作者想赚钱全看项目方良心,给多少全凭心情。现在Bags把规则写死在代码里,项目方想赖都赖不掉。

和Pump.fun比,到底强在哪?

Pump.fun虽然火,但有个大问题:创作者拿不到直接好处。项目方发币赚翻了,画Meme的设计师可能就拿个一次性稿费。Bags直接把创作者绑在利益船上——代币涨得越好,交易越频繁,作者分成就越多。

有意思的是,Bags连合约部署都帮创作者简化了。不用写代码,填个代币名、供应量、分成比例就行,3分钟搞定。对比Pump.fun还要懂点技术,这波操作确实拉低了门槛。

这模式真能成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先说最明显的风险:代码没找人查过安不安全。万一有漏洞把钱卷走了咋办?已经有用户发现,有个项目的分成比例能偷偷改,还好被及时曝光了。

更麻烦的是监管。这模式可能被当成发股票——给创作者分成不就等于按贡献发股份吗?美国SEC最近盯着加密货币当证券,Bags这波操作怕是在玩火。

还有个灵魂拷问:项目方图啥?以前发币能独吞手续费,现在要分走一大块,谁还愿意用Bags?目前平台靠补贴吸引项目,但钱烧完了怎么办?

结语:新泡沫还是真革命?

Bags确实戳中了痛点——创作者该赚钱。但把所有问题都押宝在”代码自动分账”上,是不是太天真了?代码能防住坏人,防不住监管啊。

这模式真能走下去吗?或许得等第一个爆款Meme币出现,看看创作者和项目方到底能不能双赢。但在那之前,劝你先别急着冲——毕竟,在币圈,”颠覆”和”泡沫”往往就差一个小数点。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从领跑到跟跑:Solana落后以太坊的真因分析

引言:从”ETH杀手”到”破产边缘”,Solana怎么把牌打烂的?

2021年的Solana有多风光?

  • 请库里拍广告,超级碗砸1亿美金
  • 币价从1美元涨到260美元,市值冲进前三
  • 粉丝喊它”ETH杀手”,嘲笑ETH是”老爷车”

2025年的Solana有多惨?

  • 币价只剩8美元,市值是ETH的5%
  • 开发者跑了70%,连创始人都辞职了
  • 基金会财库见底,连服务器电费都快付不起

三年时间,Solana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扒开这场”加密圈龟兔赛跑”的真相——怎么把10亿美金烧光的?为什么机构只认ETH ETF?叙事怎么从”快”变成”不稳定”的?

一、10亿美金怎么烧光的?Solana的奢靡派对与资金链断裂

1. 2021年:撒钱像泼水,骗子都来领钱

2021年,Solana基金会靠ICO和FTX投资,手握10亿美金。当时的画风是这样的:

  • Grant申请像菜市场:某团队负责人回忆:”我们随便写了个白皮书,说要做Solana上的Uniswap,就拿到500万美元——钱到账后,团队先去马尔代夫团建了两周,回来才发现代码一行没写。”
  • 广告轰炸:花2亿请NBA球星库里代言,结果库里在采访时说:”我不知道Solana是干嘛的,经纪人让我拍我就拍了。”超级碗广告砸了1亿,观众看完只记住一句”Solana很快”。
  • 交易所回扣:给币安、Coinbase送SOL代币,让它们上架SOL衍生品——这些代币后来被交易所砸盘,把币价从260美元砸到8美元。

某内部员工吐槽:”当时基金会开会,讨论的不是技术升级,而是下一场派对在哪办,香槟要喝哪个牌子。”

2. 2022年:FTX暴雷+网络宕机,钱烧完了

2022年,Solana的好日子到头了:

  • 一年宕机12次:用户资产被冻结,某DeFi用户哭着说:”我的10万美元在里面取不出来,眼睁睁看着价格跌了90%。”
  • FTX暴雷:FTX是Solana最大投资方和做市商,SBF倒台后,SOL币价崩盘,基金会的10亿美金只剩2亿。
  • 僵尸项目遍地:资助的200多个项目,80%成了”空气项目”——某团队拿了1000万美元,只做了个官网就跑路了。

基金会负责人在2023年道歉:”我们把钱花在了派对和广告上,没投到技术和生态。”

3. 对比ETH基金会:”巴菲特式投资”vs”败家子式挥霍”

ETH基金会同样有钱,但花得像”巴菲特炒股”:

  • 只投关键领域:Layer2、零知识证明这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要求团队每季度汇报进展,不达标就停药。
  • 生态存活率85%:2024年ETH生态的grants项目,85%还在活跃,比如Arbitrum现在日活用户200万。
  • 从不乱花钱:ETH基金会10年没请过明星代言,连官网都很简陋——钱全花在了代码审计和开发者补贴上。

就像两个富二代:ETH把遗产投了学区房和创业公司,Solana全花在了跑车和嫩模上。

二、ETF争夺战:ETH躺着赚钱,SOL连门都摸不到

1. ETH ETF:机构的”印钞机”,一年吸金500亿

2024年1月,美国ETH现货ETF获批,当天就流入120亿美元。机构为什么爱ETH ETF?

  • 合规放心:ETH去中心化程度高,SEC找不到拒的理由。某投行经理说:”我们查了ETH的节点,全球有几万个,确实去中心化。”
  • 故事好懂:”全球计算机””Web3操作系统”,机构一听就明白——这不就是区块链里的微软吗?
  • 赚钱效应:ETF一年涨了30%,比股票基金香多了。

反观SOL,连ETF的门都摸不到。

2. SOL ETF:SEC的”拒绝四连”,理由太扎心

Solana基金会从2023年就申请ETF,被SEC连拒四次,每次理由都一样:

  • 老宕机:”2022年宕机12次,我们怎么相信你不会突然停摆?”
  • FTX关联:”SBF是你们最大股东,钱是不是被他挪用了?说不清楚就别想批。”
  • 生态太弱:”活跃DApp只有ETH的1/10,大部分还是你们基金会自己投的,不够去中心化。”

2025年6月,SOL ETF第四次申请被拒,基金会负责人在Twitter哭着说:”我们已经180天没宕机了,为什么还是不行?”评论区有人扎心回复:”因为大家已经把你拉黑了。”

3. 没钱进来,生态越来越差

ETH ETF一年吸金500亿,这些钱又回流到ETH生态:开发者赚得多,用户体验更好,形成”资金→生态→更多资金”的正循环。

SOL呢?机构钱进不来,开发者赚不到钱,只能跑路。2025年Q2,ETH Layer2日活用户是SOL的15倍——差距还在拉大。

三、叙事崩塌:从”ETH杀手”到”宕机王”,SOL怎么把故事讲砸的?

1. ETH的叙事:从”区块链”到”数字经济操作系统”

ETH基金会太会讲故事了,简直是加密圈的”营销鬼才”:

  • 技术故事:合并(环保)→ 分片(扩容)→ Danksharding(超扩容),每次升级都有新热点,媒体抢着报。
  • 生态故事:DeFi(金融)→ NFT(艺术)→ RWA(现实资产)→ AI Agent(人工智能),什么火就拥抱什么——就像个超级购物中心,总能满足你的需求。
  • 监管故事:”我们是去中心化的,和FTX没关系”,SEC想找茬都难。

2025年,ETH的叙事已经是”数字经济的操作系统”——就像Windows和iOS,你想做Web3应用,第一反应就是用ETH。

2. SOL的叙事:从”快”到”不稳定”,越解释越黑

Solana的叙事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 早期:”比ETH快,比ETH便宜”——这是功能叙事,别人很容易追上。Avalanche、Polygon都说自己快,SOL瞬间没特色了。
  • 中期:”我们会修复宕机问题”——陷入”解释陷阱”,越解释用户越觉得你不稳定。某用户吐槽:”每次宕机后团队都说’下次不会了’,结果下次还犯。”
  • 后期:”我们适合游戏和AI”——故事太多太乱,机构记不住。今天说游戏,明天说AI,后天说物联网,最后大家只记住你”老宕机”。

更致命的是”FTX关联”标签。SBF倒台后,SOL被贴上”诈骗币”标签,机构避之不及。某对冲基金内部规定:”SOL和FTX相关代币,一律不准碰。”

四、技术和生态:SOL的”快”敌不过ETH的”稳”

1. 技术路线:”超级跑车”vs”货车+拖车”

Solana想靠PoH技术做”Layer1单链扩容”,相当于造一辆超级跑车,想靠速度赢。结果:

  • 跑车是快,但发动机老坏(2022年宕机12次),用户不敢坐。
  • 为了稳定,不得不降速,现在和ETH Layer2(Arbitrum、Optimism)差不多快,但大家已经不信任你了。

ETH走”Layer1安全+Layer2扩容”路线,相当于造货车,虽然慢但从没抛锚,还能加挂拖车(Layer2):

  • Layer1负责安全(去中心化强,从不宕机)
  • Layer2负责速度(Arbitrum每秒4000笔,费用和SOL差不多)

用户用脚投票:2025年ETH Layer2日活用户是SOL的15倍。

2. 生态差距:纽约曼哈顿vs冷清小镇

ETH生态像纽约曼哈顿,24小时不打烊:

  • DeFi(Uniswap、Aave)、NFT(OpenSea)、RWA(国债上链)、AI Agent(ChatGPT都能用)

SOL生态像个偏远小镇,只有两家店开门,还经常停电:

  • 游戏厅:前10大DApp有8个是游戏,用户来了又走,不沉淀价值。
  • 彩票站:MEME币占交易量60%,全是投机,机构不敢进。

开发者小明吐槽:”我在Solana做DeFi,用户太少,赚不到钱,只能转去ETH Layer2。现在每天赚的钱是以前的10倍。”

五、Solana还有救吗?三个必须做的事

1. 别再撒钱,把剩下的3亿花在刀刃上

Solana基金会2025年只剩3亿美元,必须:

  • 停止请明星代言,把钱投给真正做事的团队——比如那些已经活了2年还在更新代码的项目。
  • 学ETH搞”生态基金”,重点支持RWA、AI这些机构关注的领域——别再只搞游戏了。
  • 公开财库明细,告诉大家钱花哪了——修复”FTX关联”的信任裂痕。

2. 撕掉”不稳定”标签,至少2年别宕机

现在SOL已经180天没宕机了,这是好迹象。但要让大家相信你稳定,至少得保持2年——就像一个老迟到的人,至少准时半年,大家才会信你改过自新。

3. 换个故事,别再碰瓷ETH

SOL应该学Avalanche、Polygon,承认ETH是老大,专注”细分市场”:

  • 垂直领域:游戏、AI、物联网,做ETH不擅长的事。
  • 地域扩张:东南亚、非洲,ETH还没渗透的地方。

某VC合伙人说:”Solana如果能聚焦’Web3游戏公链’,可能还有机会——但别再想着打败ETH了,你打不过的。”

结语:加密世界的”龟兔赛跑”,稳的人笑到最后

Solana像兔子,起跑快,却在中途睡觉(财库乱花、网络不稳);ETH像乌龟,慢慢爬,却靠稳定、合规、会讲故事,最终把对手甩在身后。

这场竞争告诉我们:加密货币的”老大之争”,从来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故事好、机构信。

Solana还有没有机会?2025年的它,有点像2018年的ETH(当时被EOS、TRON围攻)。ETH靠合并和Layer2翻盘,SOL能复制吗?也许吧,但前提是它得先学会”稳”和”专注”——而不是整天想着开派对和碰瓷ETH。

但至少现在,ETH已经把SOL远远甩在身后——从”ETH杀手”到”跟跑者”,Solana只用了3年。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100美元变1000美元:普通人的链上Pre-IPO财富密码

小李的意外收获

“100美元变成1000美元?这不是骗局吧?”

2024年9月,程序员小李在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时,第一反应是不信。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注册了Jarsy平台,用100美元买了SpaceX的股权代币。

一年后,当SpaceX完成新一轮融资时,小李的代币价值涨到了1000美元!他用这笔钱给自己换了台新电脑,剩下的继续投资了xAI代币。

这就是链上Pre-IPO的魅力——让普通人也能像风投大佬一样,投资那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明星公司。

一、三种玩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1. 真实股权代币化:做独角兽的小股东

像买奶茶一样简单投资SpaceX

Jarsy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把昂贵的独角兽股权拆成”奶茶钱”级别:

  • 最低10美元起投:不用几百万,普通人也能成为SpaceX、xAI的股东
  • 流程超简单:注册账号→完成KYC→用USDC购买→坐等升值,全程不超过10分钟
  • 分红自动到账:如果公司分红,代币持有者会自动收到USDC,直接提现到银行卡

小王的故事:2024年3月,小王用攒了半年的5000美元工资,在Jarsy上买了xAI代币。没想到同年11月,xAI宣布融资,估值翻倍,小王的5000美元变成了10000美元,刚好够付房子首付的差额!

投资小贴士:股权代币化就像买基金份额,你不直接持有股票,但享受相应的收益权。Jarsy通过SPV(特殊目的载体)代持股权,就像大家凑钱买房,房产证写在信托公司名下,按比例分配收益。

2. 永续合约:高风险高回报的杠杆游戏

赌估值涨跌,100美元也能玩

如果你喜欢刺激,Ventuals的永续合约可能更适合你:

  • 押注公司估值:把公司估值除以10亿就是代币价格,如OpenAI估值350亿美元,代币价格就是350美元
  • 10倍杠杆:用100美元就能撬动1000美元的仓位,涨10%就赚100美元
  • 多空双向:不管公司估值涨还是跌,都有赚钱机会

风险警示:2025年5月,大学生小张听说Anthropic要融资,用生活费1000美元开10倍杠杆做多,结果融资消息延迟公布,价格先跌后涨,小张没扛住波动爆仓,1000美元瞬间清零。

杠杆就像放大镜:既能放大收益,也能放大风险。新手最好别碰,或者只用本金的5%尝试。

3. 纳斯达克Linq:机构玩家的专属通道

10万美元起投,和高盛做邻居

如果你是高净值人士,纳斯达克的Linq平台提供机构级服务:

  • 最低10万美元:适合合格投资者,需要提供资产证明
  • 跨境多币种结算:支持USDC、EURC等稳定币,几分钟完成跨国转账
  • 和大佬做同事:某生物科技公司通过Linq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盛、淡马锡等机构

张姐的经历:作为企业财务总监,张姐2024年通过Linq投资了一家基因编辑公司,2025年该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90%,张姐的100万美元变成了390万美元。

二、纳斯达克的”钞能力”:数据+通道+上市跳板

1. Tape D数据:链上定价的”指南针”

2025年6月,纳斯达克推出Tape D数据服务,就像给盲人配上了眼镜:

  • 实时估值数据:每30分钟更新一次私募公司估值,再也不用猜来猜去
  • 权威数据源:Jarsy、Ventuals等平台都用它来定价,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 免费+付费:基础数据免费,深度分析年费200万美元(机构专用)

为什么重要:以前非上市公司估值像黑箱,现在Tape D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看到真实价格。

2. 上市直通车:从链上到纳斯达克的VIP通道

通过链上Pre-IPO投资的代币,上市时还有特殊待遇:

  • 快速通道:符合条件的代币化资产可跳过部分IPO流程,Blockstack 2019年通过Reg A+仅用3个月就完成融资
  • 首日暴涨:数据显示,通过Linq平台融资的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180%,远超传统IPO的15%

小李的建议:”如果你投资的公司宣布要上市,别急着卖!看看Bullish上市首日涨290%,拿住可能赚更多。”

三、普通人实战指南:从小钱开始,慢慢变富

1. 平台怎么选?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平台类型适合人群初始资金我的建议
Jarsy小白、长期投资者$10起先用100美元试试水,熟悉流程
Ventuals风险偏好高的投机者$100起只用你能承受亏损的钱,比如一个月生活费
Linq高净值人士$10万起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超过总资产的10%

2. 风险控制:保住本金比什么都重要

  • 不要All in一个标的:鸡蛋别放一个篮子,每个公司投资不超过本金的5%
  • 看流动性:优先选日交易额超50万美元的代币,比如SpaceX代币每天成交200万美元,想卖随时能卖
  • 设置止损:下跌10-15%就果断割肉,别想着”等反弹”

3. 合规要点:别让赚钱变麻烦

  • 身份认证:必须实名,美国公民要提供SSN,我们中国人要提供护照和税务证明
  • 交税:赚钱要交税!平台会自动生成税表,记得申报
  • 地域限制:有些平台不服务中国用户,注册时看清楚条款

四、普通人的机会:当华尔街遇上Web3

以前,只有机构和富豪才能投资Pre-IPO股权,现在区块链改变了游戏规则:

  • 门槛降低:从100万美元降到10美元,普通人也能参与
  • 流程简化:以前要签几十页合同,现在手机点几下就完成
  • 全球参与:不管你在哪个国家,都能投资美国独角兽

但风险也不少:OpenAI明确反对未经授权的代币化,认为稀释股东权益;小盘代币价格波动大,一天能涨跌幅30%;法律确权问题还没完全解决。

我的建议:用小额资金尝试,比如一个月工资的10%,熟悉玩法的同时等待下一个加密IPO浪潮。记住,早期参与的优势不仅是赚钱,更是学到未来金融的新玩法。

最后分享小李的话:”2024年我第一次听说链上Pre-IPO时,也觉得是骗局。但用100美元试了之后才发现,这可能是我们普通人这辈子为数不多能和富豪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你,准备好抓住这个机会了吗?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

【光哥数币】SEC委员的隐私呐喊:监管者叛变背后的技术革命

引言:SEC高官突然”反水”,炮轰金融监控太疯狂

2025年6月,美国SEC委员Sarah Bloom Raskin在演讲台上拍了桌子:”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数字监控监狱,而银行和交易所成了狱卒!”

全场哗然。这位向来温和的监管者,突然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她批评美联储的数字美元像”老大哥的眼睛”,痛斥银行KYC变成”隐私噩梦”,甚至呼吁加密货币交易所用隐私技术保护用户数据。

这哪是监管者?简直是加密货币的”卧底”!为什么Raskin会突然”叛变”?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乎每个人钱包隐私的技术革命。

SEC委员为何忍无可忍?3个真实故事激怒了她

1. 单亲妈妈开户被拒:”没有水电费单,就不能给孩子存钱?”

2025年1月,美国银行推出新规定:开户必须上传”手持身份证+社保号+最近3个月水电费单”。单亲妈妈玛丽去给孩子开教育储蓄账户,因为刚搬家没水电费单,被柜员当场拒绝。

“我连给孩子存钱的权利都没有吗?”玛丽哭着问。这个案例传到Raskin耳朵里,她在听证会上愤怒地说:”我们已经从’了解你的客户’变成’监视你的生活’!”

2. 美联储数字美元原型曝光:连你常去哪家酒吧都记录

2025年4月,美联储泄露的数字美元代码吓坏了所有人:系统会记录你的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甚至能分析”你常去的酒吧和政治倾向”。

Raskin公开骂道:”这不是数字货币,是老大哥在监视你每一分钱怎么花!”她拿着代码截图质问美联储主席:”你愿意让政府知道你昨晚和谁喝了酒吗?”

3. SEC的”双标”:一边罚Coinbase,一边抢用户数据

SEC一边起诉Coinbase”没保护好用户数据”,一边要求所有交易所交出”用户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和IP地址”。Raskin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我们到底是保护投资者,还是在建立金融监控帝国?”

零知识证明:能证明你是谁,又不泄露隐私的”黑科技”

什么是零知识证明?举个例子你就懂

简单说,零知识证明(ZK)就像”带密码的身份证复印件”:

  • 证明你年满18岁,不用告诉别人生日(只需证明你出生在2007年以前)
  • 证明你收入合法,不用晒工资单(只需证明钱来自合规渠道)
  • 证明你没洗钱,不用公开所有交易(只需证明交易模式正常)

Raskin在演讲中现场演示:她用手机生成”已完成KYC”的证明,银行能验证是真的,但看不到她的身份证号、住址——”这才是21世纪该有的金融!”

隐私技术怎么用?3个场景让你不再”裸奔”

1. 银行开户:不用再把整个钱包交给陌生人

传统KYC:你得把身份证、住址、收入证明全给银行,柜员能看到你住哪、赚多少、有没有房贷

ZK技术:你生成一个”身份验证证明”,银行只知道”这人符合开户条件”,其他啥也看不到

2025年5月,美国运通试点ZK开户,一个月新增用户300%——谁不想开户时少暴露点隐私呢?

2. 加密货币监管:SEC不用看你的交易记录,也能确认你没洗钱

以前交易所得把用户的每笔交易都交给SEC,现在用ZK技术:

  • 交易所提交”所有交易都合规”的证明
  • SEC不用看具体交易,就知道没有洗钱、内幕交易

Coinbase采用ZK技术后,监管成本降了60%,用户终于不用”裸奔”了。

3. 跨境汇款:给国外亲戚打钱,不用告诉银行钱是哪来的

传统汇款要填”用途、来源、关系证明”,银行像查户口;用ZK技术:

  • 只需证明”钱是合法的+收款人身份没问题”
  • 其他信息加密,银行看不到你工资多少、和收款人啥关系

SWIFT宣布2027年前全面用ZK技术,每年能帮用户省20亿美元”隐私税”。

行业炸锅:SEC内部分裂,华尔街慌了

监管阵营”内战”:鹰派骂”叛徒”,鸽派喊”革命”

Raskin的演讲在SEC内部炸开了锅:

  • 鹰派:”隐私技术会让洗钱更方便!”
  • 鸽派:”过度监控才会把用户逼到无监管的黑市!”

2025年7月,国会出手要求SEC一年内制定”隐私技术规则”——Raskin赢了第一回合。

华尔街的”冰火两重天”

  • 高盛、摩根大通股价跌5%:它们靠卖用户数据每年赚120亿美元,隐私技术普及了,这笔钱就没了
  • 美国运通、Square股价涨10%:它们抢先试点ZK技术,用户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某银行高管私下吐槽:”以前我们靠卖用户数据赚钱,现在得改行了——谁想当’监控工具’啊?”

未来:你的钱包隐私,可能不再由银行说了算

1. 监管会从”渔网捕鱼”变成”精准打靶”

以前监管像用渔网捕鱼,连小鱼(普通人隐私)都捞上来;以后像精准导弹,只打坏人(洗钱、恐怖融资),不伤及无辜。

2. 你的钱袋子数据,终于属于你自己

以后银行和交易所只有”验证权”,没有”存储权”——你的交易记录、存款信息,想看?得你同意才行。

3. 加密货币可能迎来”合规春天”

Raskin说了:”只要用ZK技术证明合规,交易所不用交用户数据。”这意味着Coinbase、Binance可能不用再当SEC的”数据打工仔”了。

争议:隐私技术会保护坏人吗?

“隐私=洗钱”?Raskin当场晒数据打脸

批评者说:”隐私技术会让恐怖分子钻空子!”Raskin反驳:”ZK技术能让监管机构在不看具体交易的情况下,精准识别可疑资金——比现在’一刀切’监控效率高40%。”

2025年测试显示,用ZK技术的银行,洗钱检测准确率提高40%,误报率降了60%——以前100个可疑交易里有80个是冤枉的,现在大部分能筛掉。

银行和政府会乖乖放弃监控吗?

美国银行协会正在秘密游说国会,想推迟隐私技术法案——”这会让我们每年少赚120亿美元数据钱!”美联储也不乐意:数字美元要是没监控功能,还怎么”指导经济”?

但普通用户用脚投票:美国运通试点ZK开户后,传统银行的开户量跌了20%——谁愿意当”透明人”呢?

结语:监管者的觉醒,还是革命的开始?

Raskin的”叛变”不是偶然。当银行要求单亲妈妈提供水电费单才能开户,当美联储想监控你常去的酒吧,当SEC一边罚别人”泄露数据”一边抢数据——普通人对监控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隐私技术革命可能像20年前的互联网,彻底改变金融规则:不是不要监管,而是用技术实现”既合规,又隐私”。

下次你去银行开户,不用再把整个钱包交给陌生人时,或许会想起2025年那个拍桌子的SEC委员——她让金融监管重新记起:保护隐私,才是保护普通人的钱包。


Coing.news•光哥数币•中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讲述者